第3章 伊阙,初见白起 (第2/3页)
接管。”
白起应了一句,却又有些犹豫着问道:“少良造大人可有把握?若是伊阙失守,函谷关外十余座城池,将尽在韩、魏兵锋威胁之下!”
秦国在黄河以南、函谷关以东的领土不多,而且大部分是山区,城池只有十几座小城。
但,哪怕是小城,那也是国土。
作为一名老秦军人,白起不希望自己的国家丢失哪怕一寸土地。
“我不是来守卫国土的。”
秦霄的话,让白起心中一紧,但还来不及质疑,秦霄又说道:“我来这,是为了让伊阙关外数十万韩、魏联军葬送于此!”
“这……”
白起有些愣神。
虽然他未来是战国时期的一代战神,但此时,却还没有做出多少成绩来。
哪怕对自己极为自信,有极大的把握以劣势兵力打赢这一战,却也不敢想象能全歼敌人。
不过,再想想秦霄带来的兵力,白起似乎又有些想通了。
六十多万大军,数量是敌人的近两倍。
虽然不知道这兵力的精锐程度如何,但既然敢夸下如此海口,想必是有几把刷子的吧?
白起不知道秦霄的身份,也不知道他的这些兵是从哪来的。
但,对于秦昭襄王的命令,白起却不会质疑。
想了一会,他试探着问道:“大王只命我率军退守,没有提物资的事。若是少良造用得上,末将只携带少量军械和口粮,其余的……就留给少良造大人?”
“可以。”
反正不要白不要,秦霄没有拒绝白起的好意。
话题一转,秦霄又问道:“白将军可有兴趣留下来,看看我这一仗是怎么打的?率军退守的事,让副将去做也一样的嘛。”
“这……”
白起犹豫了片刻,一咬牙,点头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白起本身就是十分好战的性格,对于这场大战,一直都是十分期待的。
本来,碍于秦昭襄王的命令,他不情不愿地将战场让出。
但听到秦霄的话,白起立刻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把带兵退守函谷关的事交给副将去做。
自己一个人留下来,近距离观察战局。
就算不能获得军功,近距离接触一下这种规模的大战,未来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虽然说这可能会被人抓到把柄,不过在对战场的期待之下,白起直接忽略了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秦霄的邀请。
六十多万大军驻扎、十几万大军撤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有岳飞等人在,这些细节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给峡谷对面的敌军半点偷袭的机会。
岳飞先是安排二十万步兵守住峡谷出口,防止韩、魏大军突袭,并直接让白起的人撤走,把营地腾空出来。
然后,一部分士兵搬运物资,一部分士兵就地砍伐树木、扩大营地范围。
仅仅两天的功夫,能够容纳六十万大军的营地就已经扩建完毕。
这期间,韩、魏的斥候不断试图靠近,却都被下边的武将带人驱赶走。
甚至赵云、刘三刀等人,还抓了数十名斥候回来。
秦霄知道这件事之后,只说了一句话:“直接送到拷问部那边。”
秦霄相信,不擅长战斗,但在刑讯拷问方面有出色天赋的木叶忍者森乃伊比喜,一定能把这些斥候知道的情报全部挖出来。
或许这些低级的炮灰知道的东西不会太多。
但在战争之中,没有人会嫌弃自己手中得到的情报太多了。
真实的战争不像游戏,没有上帝视角。
往往近在咫尺的地方打起来了,主帅可能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能得到消息。
若是稍微隔上几里地,说不定得到消息的时候,战斗都已经结束了。
这种情况下,比拼情报搜集能力,以及主帅的预判能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兵力当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不是说兵力多的一方就可以一拥而上,击溃敌人。
而是指谁的兵多将强,谁就拥有更多犯错的机会。
完全不犯错,是不可能的。
除非拥有“预言”的能力,否则没有人能百分之百预判到敌人的一切行动。
哪怕是以稳妥而著称的岳飞,也偶尔会踩入敌人的陷阱中,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让某一支兵力部署没有生效,白白浪费掉。
但,两军对决,从来都不是要求“零失误”。比拼的是谁能犯更少的错误、把握住更多的战机。
在这方面,秦霄有远远比对面更多的犯错机会。
何况……
在进入副本之前,秦霄特意在论坛上悬赏,收集这个时代的相关情报,早就做好了功课。
尤其是这第一场大战,伊阙之战。
在历史上,白起早就将正确答案摆了出来。
若是想要稳妥的话,秦霄只需要抄答案就好了。
总不可能,自己手下这六十多万大军,还比不上白起那十二万兵力吧?
不过,直接抄答案,虽然可以顺利解决韩、魏联军,但并不能让秦霄的利益最大化。
在接管了驻地之后,秦霄按兵不动,只是不断加固防御,做出一副严防死守的姿态来。
而在私底下,秦霄将第五军团的孙权、孙策兄弟派了出去,给他们一支兵马,去执行某项秘密任务。
秦霄很有耐心。
这个副本的停留时间足够的长,让秦霄有充裕的时间为自己的利益而谋划。
但,等了几日,白起却是按捺不住,主动上门求见。
“白起啊。”
秦霄正在读书,见到白起,笑呵呵地将他请进营帐中,示意道:“坐。”
“大人客气了。”
白起拱了拱手,看上去有些敷衍。
客套了一句之后,白起便开门见山,说出自己的目的:“不知少良造大人打算何时出兵?”
此时的白起,还年轻,性子有些着急也是正常的。
秦霄看着这一幕,感到微微有些好笑。
再联想到自己麾下的司马懿、孙权等人,不由感慨。
每一个顶级人才,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有青涩的一面。
再天才,成长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别着急,慢慢说。”
秦霄安慰了一句,反问道:“你觉得,我们应该主动进攻吗?”
“当然……”
白起下意识地抢答。
但一句话刚起了个头,就有些说不下去了。
他并不傻,急着进攻,只是一时间没转过这个弯来。
秦霄只是提点了一句,白起立刻回过神来。
对啊,为什么要急着主动进攻?
现在着急的,不是秦国,而是韩国和魏国啊!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白起夺取了韩国的新城。
韩、魏同盟,韩国决定反攻秦国,拉上了魏国一起,要“收复失地”。
同时,周王也派遣了一定的兵力,加入韩、魏联军,不过主要是象征性的意义。
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若是短时间内没有战果,丢的是韩、魏的脸面。
秦国占了新城,只要守住这份战果,里子面子都赚到了,何必着急?
退一步说。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
韩、魏两国连年积弱,将国运赌在了这场大战上。
如果他们不能从秦国手中获得大量的利益,甚至反而损兵折将的话,必然会国力大损,从诸侯争霸的舞台中提前退场。
而秦国呢?
只要守住这一波攻势,便能够获得大量的好处。
虽然说,秦霄在秦昭襄王那喊出了全歼韩、魏联军的口号,但外人毕竟不知道这一点。
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进攻压力确实不在秦国一方,而是在韩、魏。
“只是……”
白起还是有些疑惑,不由问道:“少良造大人就打算这么拖着?”
别人不知道,白起可是很清楚,自己对面的这位少良造大人,可是承诺了会全歼韩、魏联军的。
以秦国的军规来说,这已经算是立下了军令状。
白起当然不知道秦霄和秦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却也难免替秦霄感到担心。
“不必担心。”
秦霄摆了摆手,说道:“打当然是要打的,但不能直接莽上去。”
说着,秦霄走了几步,来到营帐中央的一张大桌子前。
桌子上摆着一副沙盘,正是伊阙周围的地形环境。
“来。”
秦霄将白起叫过来,随手拿起一根细长的长棍,指向地图上伊阙峡谷的位置,问道:“你看这地形,我军若是主动进攻,是否能占到便宜?”
“直接进攻,当然不行!”
白起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个时代,以远程攻击而论,魏国的强弩,在射程方面有极大的优势。
魏武卒的威名,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着这强弩打出来的。
按照游戏系统里的划分,如果说别的国家的军中强弩是蓝色品质的话,魏武卒的强弩,就是紫色品质,高了一个档次。
不但射程远,穿透力也极强,普通的重甲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士兵的安全。
以伊阙的地形,若是秦军直接从山谷杀出去,魏军只要用强弩压制,秦军可以说出去多少死多少。
毕竟,这条山谷的地形实在是太过狭窄,大军施展不开。
若是在开阔的平原上对战,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对于这种地形下,战斗该怎么打,白起也不是没有研究过,当即就想要发表意见。
“你先不要着急。”
秦霄摆了摆手,拿起木棍,往山谷对面的军营一指,说道:“根据我军情报,韩、魏两军的驻地虽然都在伊水西岸,但却是分开的。韩军在东侧,靠近伊水,而魏军在西。”
“不错!”
白起毫不犹豫地说道:“由此可见,韩、魏两军,并非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提防,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若是我分出一支兵力牵制韩军,再从这里派遣一支精锐大军,翻阅伊阙山脉,袭击魏军背后……”
秦霄手中的长棍绕了一个圈子,划出一条行军路线。
这正是历史上,白起打这场伊阙之战的计策。
少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