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见战国大魔王,三册《史记》 (第3/3页)
秦霄也不在意,任何“等价”的东西,秦霄都愿意收。
想了想,秦霄开口道:“三名朝臣,外加普通官吏五百人。或者,当年赢虔将军的佩剑,新月剑。这两个条件,秦王可以任选其一。”
赢虔的【新月剑】是一件“战争神器”。
秦霄得到过几件“镇国神器”,但“战争神器”是什么作用,他还不知道。
不过,秦霄很清楚的记得,在上一次大秦副本的军功兑换列表当中,新月剑的价格,相当于【秦王】爵位的十分之一。
光是这个价格,就足以说明它的属性了。
一件属性必然不差的战争神器,或者一份高阶兵种蓝图,又或者三名高级英雄外加五百普通英雄。
三个条件,在秦霄看来,价值是相等的。
无论嬴稷选择哪一个,秦霄都会很高兴地接受。
当然,若是嬴稷拒绝,秦霄也无所谓。
只击退韩、魏联军,而不求全歼,说不定还能让后续的剧情发展回到“原本”的轨迹上去,能安安稳稳地打完五场大规模战争。
无论嬴稷怎么选择,秦霄反正都不亏。
嬴稷皱着眉头。
秦霄索取的这几个条件,每一个都不好让人下定决心。
从实用价值来看,【新月剑】是最低的。
只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虽然重要,但和数十万大军比起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但嬴稷却知道,新月剑,关系到嬴氏一族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绝对不能送出去。
而另外两项……
嬴稷都不想选。
秦之锐士练兵法自然不必多说。
送手下的大臣?
那成什么了?
连手下人才都要拱手相送,寡人岂不是成了昏君?
嬴稷的脸色不断变化,最终还是堆起笑容道:“少良造,可否打个商量……”
“交易就是交易。”
秦霄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秦王要我灭掉韩、魏联军,条件就是如此,绝不会更改。自然,若只要击退敌人,那秦王只需要付出一笔钱粮即可,不必额外付出任何条件,算我送出的诚意。”
嬴稷的大脑飞快运转,权衡利弊,分析得失。
他没有向手下人咨询意见,很快就有了决定。
“既然如此……”
嬴稷收起脸上的假笑,定了定神,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郑重道:“就请少良造为寡人全灭韩、魏联军,事成之后,寡人取秦之锐士练兵法,赠予少良造!”
老板大气!
达成交易,秦霄的心情也变得好了许多,脸上的肌肉渐渐放松下来,笑意看上去没有那么假,变得自然了许多:“既如此,约定达成。”
停顿片刻,秦霄又收起笑容,严肃道:“希望,秦王不会失约!”
嬴稷的信用问题,这可是有“前科”的啊。
他许诺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答应,派蔺相如护送和氏璧至秦国。
然后嬴稷反悔,不但不给十五座城池,还想要扣留和氏璧。
蔺相如机智应对,摆脱了嬴稷的纠缠,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历史课本上,算是一段让人印象颇为深刻的内容。
类似的“黑历史”还有不少。
从秦国的立场来说,嬴稷确实是为秦国争取了大量利益,并摧毁六国接下来数十年时间战争潜力的伟大君主。
但从敌人的立场上来说,嬴稷却是一个卑鄙龌龊、言而无信的小人。
秦霄可不相信,嬴稷在达成约定之后,就会老老实实地履行协议。
等到打完这场伊阙之战,“结算酬劳”的时候,少不得还要有一场纠纷。
至于说为什么不先收好处……
秦霄知道,以嬴稷的性格,这事绝对谈都没得谈,所以压根懒得提。
反正,秦霄也有足够的底气,让嬴稷不敢不交出承诺的“酬劳”。
大不了就是大闹一场的事。
在来此之前,和商鞅一起定下的计划之中,本来就包含了嬴稷不守约定,故意赖账之后,可能会和秦国撕破脸的部分。
听到秦霄带着警告意味的话,嬴稷的脸色变了变。
以他的地位,自从铲除了宣太后党羽之后,何曾受到过这样的“屈辱”?
但,想到近在咫尺的百万大军。
嬴稷还是堆起笑脸,连声道:“少良造何出此言?寡人身为秦王,难道还会骗你不成?”
“呵呵……”
秦霄淡淡地应道:“最好如此。”
演了一晚上的戏,秦霄已经很累了,懒得再和嬴稷继续扯皮。
见嬴稷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的话想说,秦霄直接提出告辞:“若是没有其它事,在下就先行告辞,回去筹备出兵之事。”
“少良造可否给寡人一个准信……”
嬴稷犹豫了一下,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少良造需要多少时间,方可击退敌军?”
“若是粮草辎重跟上,不出意外的话,三日之内即可出兵。”
秦霄只说了出兵的时间,关于战争结束的时间,却并没有给一个准信,只是道:“兵无常势,战场上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何况秦王要我全歼敌军,必须要做周密的部署。我只能保证尽快,但具体要多久,却不好说。”
顿了顿,秦霄又说道:“还请秦王放心,拖延时间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早一天灭掉敌人,我也能早一天拿到秦王许诺的报酬,我比你还要着急。”
“是,是寡人心急了。”
嬴稷干笑几声,但笑容却是愈发僵硬,挥了挥手,道:“寡人身子有些乏了,请两位丞相代寡人相送。待明日城门一开,少良造一行可自行离去,不必向寡人通报。”
“是。”
甘茂、樗里疾两人连忙起身,走到秦霄身边,做了个送客的手势:“少良造大人,请吧。”
……
秦霄一行离去之后,嬴稷脸色阴沉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王。”
一名侍从的声音将嬴稷从沉思中惊醒:“少良造大人遗落了一物,不知是故意留下,还是忘记带了。”
嬴稷抬起头,却见侍从捧着两本书递到自己面前。
“取寡人看看。”
嬴稷接过书册。
和之前那本《太史公记》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封面上的字不同。
《太史公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太史公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嬴稷将三本书并列,放在面前的案几上,脸色不断变化,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你们先下去,没有寡人吩咐,不得打扰。”
嬴稷挥手,将侍从、仆人全部赶出去。
等到御书房内只剩下自己一人,嬴稷才取出右手边那本《秦始皇本纪》翻开。
对于樗里疾、甘茂的记载,嬴稷也有兴趣,但兴趣没那么大。
至于《秦本纪》,秦霄估计,前半部分,应该是自己先祖的历史,到自己,乃至之后,不知还剩下多少。
反而,他最在意的,却是《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这个称呼,让嬴稷意识到,这是和秦国关系极为密切,但又完全不同于“秦国”的一段历史。
联系到自己祖父留下的记载,天外之人秦霄,曾经提起过秦国的“未来”。
嬴稷的祖父秦孝公,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将秦霄所描述的“未来”记录了下来,传至如今这一代。
嬴稷在小时候,就看过这些内容,但却只当是胡言呓语。
一直到几天前,天外之人秦霄重新出现在本方世界,嬴稷重新把这些记载翻出来看的时候,才渐渐有了几分相信。
但,即便一直到现在,嬴稷都没有完全相信秦霄的身份。
他心底始终有一份怀疑,怀疑秦霄是某个身份不明的人假扮的。
虽然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依旧难以解释。
比如那突兀出现的百万大军。
嬴稷晾了两天才召见秦霄,一方面是故意冷落,给出一个下马威。
但更重要的,却是紧急联络各地、关卡,询问是否有大量身份不明的平民、商人、军队,甚至是士子涌入秦国。
但,得到的消息,却是让嬴稷心里更加沉重。
除了大军“降临”的栎阳之外,没有任何一座城池、一处关卡,甚至是一处村镇,有见到过大量外来人出现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嬴稷对秦霄的身份,就免不了要更加重视一些。
今日会面,他也一直在试探。
试探的结果并不能让嬴稷感到满意。
那个“年轻人”虽然看着没什么阅历的样子,但却像是个最狡猾的老狐狸,看似露出一大堆破绽,实则却是滴水不漏,异常的难缠。
反而,在对方的引导之下,谈话的节奏一直被对方掌控着。
这并不能怪嬴稷的能力不行,而是双方的信息完全不对等。
在秦霄离开之后,嬴稷的脑海中,忍不住又冒出秦霄刚刚进入大殿时,对甘茂所说的那番话。
这也让嬴稷进一步产生了联想。
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曾下密令,在“恰当的时机”铲除宣太后党羽,并将之“赐死”。
当初,嬴稷只以为是自己的父亲深谋远虑,并未多想。
但如今看来……似乎也和这“天外之人”脱不了关系。
嬴稷开始回忆着自己祖父留下的记载。
在这些杂乱的记录当中,有许多天外之人的“预言”。
包括了重用魏人张仪、公孙衍,包括攻略义渠、巴蜀的建议,包括芈八子祸乱朝政……
这些是嬴稷之前,或者他自己已经经历过的。
而往后,还有更多的内容。
其中有一段,未来便是一个叫做“秦始皇”的皇帝,统一了天下,结束战乱时代,建立秦朝。
这个人,应该是自己的子孙。
准确地说,应该是自己的曾孙辈。
嬴稷对此十分好奇。
结束乱世,一统天下,这是何等雄才大略的君主才能做到的?
嬴稷虽然??负,却也不敢说有如此志向,只能尽可能削弱六国,壮大秦国,为未来的子孙铺路。
他很好奇,自己的这个曾孙,到底有什么本事。
翻开书册,一段文字便浮现在嬴稷眼前。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