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称帝!副本结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章 称帝!副本结算! (第2/3页)

 【领土面积,判定通过!】

    【人口数量,判定通过!】

    【民心值、治安值、繁荣度,判定通过!】

    【军事评分,判定通过!】

    【称帝道具:“传国玉玺(高阶)”,判定通过!】

    【所属世界……判定为“维度投影”世界,“人间帝王”特性仅在该世界生效。】

    【判定完毕,玩家领主可在“维度投影-三国演义(半神化)”世界获得“人间帝王”爵位加成。但离开本世界后,该加成失效。】

    随着一阵系统提示,秦霄感觉自己身上似乎发生了某种奇妙的变化。

    单单只是基础属性的大幅度上涨,就让秦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似乎身体都轻松了几分。

    咔嚓。

    秦霄没控制好突然暴涨的力量,将龙椅的扶手捏出一道裂纹。

    秦霄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己的手,看来,这要适应一段时间了。

    深呼吸了几下,秦霄调整好心态,顾不上查看系统面板的变化,继续仪式。

    繁琐的登基仪式已经到了尾声。

    接下来,便是给众多功臣的封赏了。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跟你打天下,到了“终成正果”的时候,总得分点好处出去吧?

    或许不是每一个人的目的都是功名利禄,但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关。

    大体上,在封赏的时候,还是以功劳优先。

    但远近亲疏也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

    秦霄从高到低,开始宣读封赏名单。

    “岳飞,屡立战功,封鄂国公,授中将军衔,任第一军区司令!”

    “商鞅,理政有功,封商於候,授商君号,任相国!”

    “芙蕾尔-阿克蒙德……”

    尽管秦霄已经尽可能简化封赏的内容,省略了大量的繁文缛节,直入主题。

    但需要封赏的人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前边漫长的登基仪式,等到宣读完封赏名单之后,天色都已经黑了下来。

    大多数人的封赏,还是依照功劳大小来排的。

    但岳飞、商鞅、郭嘉等几个关系更亲近的“近臣”,封赏的级别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而诸如关羽、张飞这种不太受到秦霄信任的,封赏就要低上一截。

    但总体来说,基本上做到了“公平”二字。

    唯一有些特殊的是芙蕾尔。

    她既是凭借着功劳,获得了爵位、官职,同时又凭借着秦霄“正妻”的身份,被封为皇后。

    一上来就确定皇后的人选,也是秦霄仔细考虑过的事情。

    这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免得让有些“有心人”将心思放在秦霄的后宫上。

    除此之外,秦霄对麾下的官爵制度也进行了小幅度的“微调”。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秦霄将军衔改为纯粹的荣誉头衔,另外引入了“爵位”,作为特权阶层的划分。

    至于官职,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实际掌握的权利。

    除了郭嘉的“秘书令”之外,其它官职直接恢复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当然,由于多了秘书令两个官职,权利方面也要稍作调整。

    单独设立一个秘书部,秘书令便是这个部门的首领,下辖若干秘书,可以视作皇帝的智囊团。

    基本上,除了周瑜之外,所有的“谋士”,秦霄都丢进了秘书部里边。

    秦制的“三公”其实是有五人。

    其中“丞相”这个职位,是分为相国、左丞相、右丞相三人来担任,管辖各地方官吏。

    为了将最重要的权利规划给自己最信任的人,秦霄直接将吏治的权利全部划拨给了“丞相”,而不仅仅只是地方官吏的管辖权。

    理论上,除了三公九卿之外,所有的官员都归他们管。

    最高的相国当然是商鞅,另两人则低半级,作为商鞅的副手。

    左丞相李儒、右丞相周瑜。

    另外,由于军权独立了出去,管辖军权的太尉也改为了尚书令,掌管财政、工程两大项,由荀彧担任。

    最后的御史大夫,则是掌管刑事、礼法,由王允担任。

    至于下面的九卿,也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各自的职责范围,分给了功劳、能力都排在前列的文臣类英雄。

    爵位方面,公侯伯子男五级,但每一级又划分为三等。

    目前最高的是岳飞的鄂国公,属于二等公爵。

    商鞅的商於候则是一等侯爵。

    不过,为了避免日后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秦霄一开始就规定了爵位可以继承,但每继承一次,都会降一等。

    比如说岳飞的鄂国公,若是由他儿子继承,就会降到三等公,到了孙子辈就降为一等侯,以此类推。

    至于说世袭罔替这种事,是不存在的。

    除非重新立下功劳,再次晋升爵位。

    要不然,哪怕是公爵,几代人之后,也会慢慢衰落下去。

    想要保证家族长盛不衰,就必须源源不断培养出人才,来为秦霄效力。

    这也算是激励他们进取心的一个方法吧。

    若是有了比常人更高的起点,还无法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那家族衰落下去也是活该。

    繁琐的登基仪式结束之后,秦霄这才有空闲打开面板,查看新的变化。

    其实仅仅只是多了一个特性而已。

    【人间帝王】:帝国之主。全属性+300,领地治下人口增长速度+10%,英雄诞生概率+10%,领地治下行政效率+200%,麾下军队阶位+1(最高提升至六阶),【领主】职业被动技能范围变更为“无限”,更容易获得人才效忠,民心值高于40点时将不会发生叛乱。(仅在本世界有效)

    只在三国世界生效这一点,让秦霄稍微有点不爽。

    另外,“人间帝王”这个特性的名字,让秦霄也生出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不是“皇帝”?

    还是说,“皇帝”是更高级的官爵职位?

    不过,这个问题注定得不到回答,秦霄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费脑筋。

    【人间帝王】这个特性,单纯从“直接提升”的角度来看,是秦霄目前为止所得到的最强特性。

    单单只是高达300点的全属性加成,就让秦霄的个人实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另外,还有对领地、对军队的加成,虽然短时间内或许没有太多明显的提升,但长远来看,意义非常重大。

    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领主】职业被动技能范围变更为无限”。

    这意味着,即便秦霄坐在皇宫内,也可以给远在数千上万公里外的军队提供光环加持。

    以秦霄现在的属性而言,仅仅只是耐力光环、攻击光环这两大被动光环,就能让军队的综合战斗力提升一半左右。

    “要是在主世界也有这Buff就好了……”

    秦霄脑海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三国世界的战事都已经结束了,一统天下的成就都完成了,才来了这么一个Buff,这有什么用?

    难道还能继续推平整个世界不成?

    等等!

    秦霄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似乎,继续打出去,并不是不能做到啊!

    考虑到后勤方面的压力,不可能将大部分的大军都派出去。

    但派出一两支军团,去打一打临近的异族,还是能够做到的。

    至少能获得相应的军功奖励。

    若是成功歼灭一个势力的话,还能触发【征战四方】的加成,获得属性上的提升。

    这样算起来,只要控制好出兵的成本,似乎并不亏?

    秦霄迅速盘算起来。

    几天之后,新的命令传下。

    马超率【凉州军】北伐草原异族,孙坚则带【忠勇军】沿海路南下,征伐夷州、瀛洲,以及东南亚的各个小国。

    而秦霄自己,则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内部的发展上。

    除了少量的人口额度用于补充兵力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口额度都用在了工匠、医师、教师等等各种“种田职业”上。

    ……

    一转眼,又是五年时间过去。

    五年里,秦霄麾下的地盘再次扩大了数倍。

    借助系统兑换出来的土豆、红薯等耐寒耐旱的作物,在贫瘠的草原、荒漠之中也能勉强种出食物来,汉人深藏于骨子里的种田本性发挥,很快便占据了广袤的草原和高原。

    凉州军一路北上,几乎打到了西伯利亚的边缘,最后在极端的寒冷之下,才不得不停下了扩张的步伐。

    返回之后,他们又在秦霄的指挥之下发动了西征,仅仅只是两年,便灭掉了羌胡等西域诸国,甚至还与中亚的贵霜帝国(即大月氏)爆发了一场大战。

    可惜,这个时候的贵霜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漫长的补给线,让马超的大军无法对其形成致命的威胁。

    几次尝试性的战斗之后,便主动退了回来。

    南边,孙坚在攻略了东南亚诸多岛国之后,也在秦霄的授意下停止了扩张的步伐。

    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即便是有【短程通讯装置】这种神器,想要掌控一个过于庞大辽阔的领土,难度也是很大的。

    单单只是消化这些额外的领土,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秦霄的兵力足够,但继续征战下去,获得更多的领土,其实是很没有意义的一件事。

    打下来容易,但管理的难度却很大。

    还不如先消化了已有的地盘再说。

    借助神秘基地的爆人口能力,五年时间里,整个“大秦帝国”也焕然一新。

    在册的人口高达一亿三千万。

    要不是有着系统兑换出来的各种高产作物,单单只是养活这庞大的人口,都是很大的问题。

    好在系统兑换出的高产作物还是非常可靠的,虽然达不到后世亩产上千甚至几千公斤的产量,但比起这个时代低产量的作物却是要强了数倍。

    再加上荒漠、草原都被改造,种植土豆、红薯等耐寒耐旱作物,产量虽然不如中原主要的粮食产区,但却也能养活相当一部分人口。

    最重要的是,五年的时间下来,秦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将长江流域的水利兴修了一遍,将水患不断的江南,改造成了后世那个“鱼米之乡”。

    这样的大工程,也就靠着系统和神秘基地的双重帮助,才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

    换成是这个时代正常的工业水平,少说也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