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章 两个人的战争(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5章 两个人的战争(下) (第3/3页)

的惊人。

    而要做到一统天下,汉室,必然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秦霄不可能留着汉室的皇位。

    最好的结果,也是效仿曹操,让汉献帝来一个“禅让”,给他封个有名无实的爵位软禁起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汉献帝愿意乖乖配合。

    如果想要搞什么小动作的话,秦霄也不介意杀人。

    目前这个阶段,秦霄还需要借助汉献帝的名义招揽人才,并且抓住“汉室正统”这个大旗,给自己攻略天下的行动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但,只要再继续发展一段时间,有了足够的地盘、兵力、人口之后,汉献帝这张牌,也就不算重要了。

    秦霄重新将自己的计划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再次强调道:“汉献帝,迟早是要让他禅位的。快则一两年,慢则不超过十年。”

    顿了顿,秦霄话题一转,又道:“所以我才头疼啊,荀彧是个人才,但他忠于汉室正统,这事不好办。”

    秦霄就怕,自己逼迫汉献帝禅位的时候,荀彧像曾经在曹操手下那样,又来一手“自杀殉国”。

    损失这样一个顶尖人才,无论换了谁,都会心疼的。

    单以内政能力和战略眼光来看,不单单是三国世界,即便放眼整个历史,荀彧都可以稳稳排在第一梯队。

    在半神化世界的加成下,荀彧必然是一个SSS级的文臣。

    SSS级英雄,若是错过了,想要再得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主公,心态放平。”

    商鞅提醒道:“主公志在天下,人才虽重要,却也不必过于患得患失。即便错失一两个人才,天也塌不下来。来日,待得主公坐拥四海,还怕没有人才效忠吗?”

    商鞅是察觉到,秦霄的心态出了问题,这才出言提醒。

    商鞅这么一提,秦霄骤然惊醒,回过神来。

    自己确实将荀彧看得太过重要了。

    一个SSS级的文臣确实难得。

    但,这个时代,SSS级的文臣还少吗?

    别的不说,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哪一个不是SSS级的文臣?

    而且和相对来说“功能单一”的荀彧比起来,这三人还更加的全面。

    当然,想要挖到诸葛、司马、周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尤其是,现在这个年头,三人都还是小屁孩,不像荀彧,来了就能用。

    “不管怎么说,能留下荀彧的话,还是要尽力尝试一下。”

    秦霄想了想,补充道:“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就借汉献帝的名头,让他为我们效力一段时间也好。至于以后的事……船到桥头自然直。”

    被商鞅提醒,心态恢复正常之后,秦霄已经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荀彧了。

    能得到,自然是最好的。

    即便得不到荀彧的忠诚,靠着汉献帝的名头,让荀彧为自己出力也是不难的。

    至于以后和汉献帝翻脸的时候怎么办?

    到时候再说呗。

    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了不成?

    “主公能这样想就最好不过了。”

    商鞅点点头,说道:“招贤馆处登记的士子已有上千之数,鞅打算这两日便择机召集士子,举办一次考试,以择贤才。按照主公所言,先以笔试粗略筛选,再进行……面试。”

    想了想,商鞅继续道:“以荀彧之才,通过笔试想来是不难的,至于这面试的时候,主公是否有兴趣见他一面?”

    “也好。”

    秦霄考虑了一会,便答应了下来。

    所谓的“面试”,其实主要是走个过场。

    真正重要的是借助面试的机会,查看各个士子的面板属性。

    通过职业、潜力、技能等等,就可以大致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和上限,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分配。

    至于面试的成绩如何,又是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公平等等,其实都不重要。

    秦霄也打算亲自见一面荀彧。

    主动找上门去不太合适,以秦霄现在的身份、地位,莫名其妙地对一名士子表示关注,反而容易引起有心人的联想。

    何况,荀彧现在只是在颍川、冀州有一定的名气,并不算“声名远扬”。

    如果抛开先知先觉这一点,单单只从现在传扬开来的名气来看,在这次入关的士子当中,不乏比荀彧更出色的人。

    如果秦霄特别关注了荀彧,那么是否也要对其他人另眼相待?

    这就太过麻烦了。

    借助面试的机会与荀彧见面,其实是最合适的。

    正好,商鞅筹备考试,也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几天里,秦霄也可以借助关中的情报体系,继续收集荀彧的资料,思考如何将其拉拢至麾下。

    “主公,关于考试方面……”

    商鞅趁机提出几个疑惑。

    科举制源于汉朝,但一开始的时候非常的粗糙。

    一直到隋朝的时候,才被完善起来,作为华夏文明传承了上千年的“人才筛选制度”沿用至后世。

    商鞅生活在先秦时代,那时候显然是不可能有什么科举的,对这方面不太熟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秦霄对古代的科举,了解的其实也不多。

    但有系统面板在,真正重要的是在“面试”这一关,“笔试”更多的只是粗略地筛选一轮,淘汰掉那些滥竽充数的草包。

    借助着后世高考制度,秦霄倒也能说出个大概来。

    两人商议了一番,很快就将考试的内容定了下来。

    笔试相对简单,开设明算(数学)、明经(经史)、明法(法律)、策论、文章五科。

    其中文章属于必考,根据考题写一篇文章即可,大致相当于后世语文科目里的作文。

    至于其它四科,只要报考任意一项通过,即可进入面试阶段。

    当然,如果有信心,也可以全考,反正只是多批几张卷子的问题,不会带来多少额外的负担。

    除了文章、策论相对主观之外,其余三科都是有固定标准答案的试卷,连阅卷都只需要派几个粗通文墨的小吏就可以完成,根本不会占用多少“人力资源”。

    笔试结束之后,商鞅就要辛劳一些了。

    岳飞出征在外,而李儒、王允等人则是还没有去过主世界,没法开启附属面板。

    至于其它忍者之流,限于能力方面的问题,不足以对一个人的才能进行充分的判断,为其安置合适的岗位。

    只有商鞅,既有附属面板,可以查看别人的属性面板,又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判断每一个人最适合的位置。

    因此,面试阶段必须要由商鞅一个人来完成。

    目前,《招贤令》发出去一个多月,招贤馆内登记了身份的士子有一千多人。

    估计第一轮笔试,能淘汰掉一批滥竽充数的草包。

    但敢来的,估计或多或少都对自己很有信心,哪怕水平差,也不至于差得太离谱。

    即便是把笔试的难度略微提高一些,秦霄估计,最多也就淘汰掉三分之一左右,再多就会将许多等级较低的“英雄”也给刷下去。

    商鞅一个人,要面试数百人,即便是放下政务,全心全意投入到这件事上,少说也得按“月”来计算。

    秦霄计算了一下人数,觉得让商鞅一个人面试完所有的人,似乎有些不现实。

    “这样吧。”秦霄想到一个办法:“你出一套面试题,不需要给答案,反正只是走个形式。我调一批有附属面板的忍者来帮你,他们只负责记下士子的面板属性,最后汇总过来交给你安排。”

    手下那批忍者,都开启了附属面板。

    他们或许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判断每一个人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但记录下这些士子的面板属性,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一来,也能给商鞅节省下大量的时间,最后直接根据资料,对每一个人的去向做出安排即可。

    “多谢主公。”

    商鞅松了一口气,连忙道:“这个办法好,就用这个办法。”

    他也怕自己陷入到面试士子的“泥潭”中无法脱身。

    《招贤令》发出去才一个多月,就有一千多士子入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如果全部都要商鞅来面试,那他就不用干别的了,光这一件事就忙不过来。

    秦霄提出的这办法,虽然不算多新鲜,但却胜在简单有效。

    简单有效的方案,便是最好的方案。

    “对了,武将那边是怎么安排的?”

    秦霄忽然想起一事。

    《招贤令》寻求的人才可不分文武。

    招贤馆内,单单只是士子就有一千多人。

    武人的数量就算少一些,恐怕也不会少太多。

    商鞅只是提到了士子,却没有提到武将,不免让秦霄有些疑惑。

    “武人那边,由钟繇负责。”

    商鞅解释道:“武人的考核反而简单,无论是武将还是统帅,起码一点是要武艺出众。直接通过武艺比拼来筛选,能胜出的,起码都不会太差。”

    秦霄恍然道:“这倒也是。”

    比起文臣来说,武将的筛选确实要容易许多。

    哪怕是完全偏向于战场指挥的统帅,也不可能一点武艺都不具备。

    至少也要比普通的精锐士兵更强才行。

    不然,文文弱弱的,连上战场的资本都没有,谈什么统兵打仗?

    哪怕是军中的军师谋士,其实大多也有一副不错的身体。

    像郭嘉那样身体很糟糕的,是极少数。

    需要亲自上阵厮杀的武将、统帅,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在战场上丧命的风险会急剧提升。

    因此,筛选武将的办法就非常的简单。

    能打得过一名精锐六阶士兵,便算是合格,起步便能封一个千夫长。

    至于再出色的,有钟繇盯着,也不至于错漏人才。

    “这办法倒是不错。”

    秦霄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问道:“对了,这批士子和武人的名单有没有?拿来给我看看。”

    “主公稍等!”

    商鞅不明白秦霄的意思,却也没有多问。

    回到办公桌前,在一堆文件中翻找了一阵,翻出一本薄薄的花名册,递给秦霄:“主公请看,这是目前已经在招贤馆登记了身份的士子、武人的名册。”

    秦霄接过名单,带着寻宝的心思翻看起来。

    不知道,这批“人才”当中,除了荀彧之外,还有没有能让自己感到惊喜的名字出现?

    本来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能出一个铁定达到SSS级的荀彧,已经是意外之喜。

    有了荀彧玉珠在前,想要让秦霄感受到惊喜,起码不能比荀彧差太多才是。

    这样的人才,无论文武,又哪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但,抱着万一的心思翻看了一遍名册,秦霄还真找到一个,在三国演义当中,分量不比荀彧差,甚至犹有过之的名字。

    不,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