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辅政大臣商鞅 (第3/3页)
为自己的法家理念争取地位。
“法家,我会用。儒家、兵家、墨家,甚至是杂家、道家,只要有用,我也都会用。”
秦霄很干脆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么说吧,我是个实用主义者,不相信什么理论,我不在乎我领地上奉行的是什么学派的理论,只要有价值,我就会用它。”
商鞅有些难以理解秦霄的话,疑惑道:“若是如此,岂不会产生矛盾?比如两个大臣,一重法家,一重儒家,若是产生冲突,该听谁的?”
“自然是听我的。”
秦霄接过话题,组织了一下语言,很认真地说道:“你所处的时代比较早,或许不能理解。就我所知道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从未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保证国家长盛不衰。也没有任何一种规矩可以一成不变,沿用至天荒地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才是最重要的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从先秦起,长达两千多年,不单单是华夏,放眼全球的历史,也没有哪一种制度可以称得上完美。
时间一久,各种各样的缺点总会冒出来。
如何灵活变通,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事。
而不是拍脑袋想出一个制度,觉得只要用了这个制度,就能保证万世太平的。
秦霄自问并非什么天才,甚至在政治方面并不能说擅长。
但,历史中的教训,却总是值得学习的。
商鞅闻言,沉默了许久,认真地思考着秦霄的话。
来自两千多年后的理念,给了商鞅很大的冲击。
但,能够自成一派,开创出法家法派理论,商鞅无疑是一个顶尖的天才。
只是片刻时间,便从秦霄的话中,领悟到了许多东西。
良久之后,商鞅有些艰难地开口道:“主公所言,鞅未能全部理解。但,鞅愿听从主公的吩咐,还望主公不吝赐教。”
这是将自己拜在了“弟子”的位置上。
商鞅本以为,在公叔痤门下“修行”了这么多年,自己已经有所成就了。
但,秦霄的一席话,却让商鞅看到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他希望能够从秦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秦霄忽然感觉有些尴尬,这个逼装得有点大了,不太好圆过去。
“咳咳……”秦霄尴尬地咳嗽几声,开口道:“那什么,你别把我想得太厉害了,这些东西,在我们这年代,人人都能讲好几套理论。”
说着说着,秦霄突然不知道怎么继续说下去,只好转移话题:“不说这个了,这令牌你收好,我现在正式认命你为辅政大臣,官从四品,全权处理领地上的一切民事政务。重要的事情记得留档,每三天送来给我过目。若是紧急的事情,直接派人来找我。”
辅政大臣是秦霄拍脑门想出来的一个官名。
主要是因为现代的不敢用,古代的又弄不太明白。
要说什么丞相,什么大学士之类,秦霄倒是清楚。
但秦霄现在最多只能认命从四品的官员,却是没办法用这种官职,干脆自创一个。
当然,说是让商鞅全权处理,实际上还是会留有余地的。
比如律法的修订这种大事,就必须要秦霄点头,才能通过。
而诸如迁移人口,开垦耕地的规划等等,这些就可以交给商鞅去拍板。
总体来说,把大部分繁杂的政务交给商鞅之后,秦霄就可以轻松不少。
以后,只需把握好大的方向,其它事情都可以放手交给手下人去做。
说明了辅政大臣的职权范围之后,商鞅接过令牌,恭恭敬敬行一礼,朗声道:“鞅,必不负主公信任!”
秦霄查看了一下商鞅的面板,原本83点的忠诚度,一下提升到了88点,距离90只差了2点。
若是提升到90以上,几乎就是愿意为秦霄赴死的程度,也就意味着基本上可以完全信任了。
当然,现在的88点,其实也已经足够。
至少,古代那些实权大臣,对当时的皇帝,绝大多数都达不到88点忠诚度的水平。
秦霄不禁有些庆幸,招揽的这些武将、文臣,都属于比较忠诚的类型。
岳飞自不必说,即便是商鞅,也是颇有些意气用事的性子,一旦对一个人效忠,就恨不得掏心掏肺的那种。
要是招揽来什么霍光、吴三桂这种权臣,能力强是强,但忠诚方面的问题,却是足够让人头痛的。
“我自然是信你的,好好做事便是。”秦霄拍了拍商鞅的肩膀,以示鼓励。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