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赛诗会(三) (第2/3页)
济,都是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之上,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供给尚在紧平衡左右徘徊,往往一场灾害导致农作物大规模歉收,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故此农业乃是我们大齐的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崔文卿话音稍顿:“《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吃饭问题都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诸位刺史想要发展经济,广开税源之心我很理解,然就目前还有许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我们有什么能力去发展经济,广开赋税收入呢?”
崔文卿的提问非常尖锐,也让不少刺史忍不住低下了头。
诚然,现在摆在刺史们眼前关键问题,乃是要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也只有达到这些基本保障,才有能力做其他事情。
童州心知崔文卿不是那种无的放矢之人,正容求教道:“文卿贤侄,不知对于这一切,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崔文卿摇手道:“还请经略相公稍安勿躁,让我继续说下去。先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大齐有耕地农户一千万,每年产粮千万石,勉强维持全国百姓口粮,倘若能够通过改良粮食品种,改善耕地工具,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从而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力,说不定将来一千万农户,就可以产粮两千万石甚至更多,咱们大齐就能够粮食充足,不愁饭吃。”
话到此处,又有一名刺史忍不住了,开口问道:“崔行长,你刚才可是说了供求平衡和产能过剩的关系,然若粮食充足,粮价自然下跌,农户们也赚不了钱啊?”
闻言,崔文卿笑道:“这位大人,在下要好好给你点个赞,因为你已经基本理解了供求平衡的意思,的确,我们大齐每年只需要千万石粮食便已足够,剩下的粮食都算是多出来的,存在仓内会霉烂,卖到市场会重挫粮价,实非增加赋税之道。”
“然而你们可有想过,以往生产千万石粮食需要一千万农户,那么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