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文卿练兵(下) (第2/3页)
卒也不顾得保留体力,而是自发来到已经跑不动的袍泽前,相助他们。
而那些跑不动的军卒,霎那间也仿若有了力气,步伐渐渐跟了上来。
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如此一来,原本因受到惩罚略显低迷的士气,立即变得高昂起来。
奔跑的人群当中,崔文卿虽已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不止,然心内却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或许直到现在,经过长途奔袭的同甘共苦,他才真正觉得自己融入到了这群新卒当中,正式接收了自己总教头的身份。
也或许是在这片军营当中,方才能够体验到袍泽之间那种最为纯真的感情。
霎那间,他想到了一首折昭经常哼唱的军中歌谣,大声喊叫道:“袍泽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
这时候,新军军卒全都已经累得不轻,听到崔文卿还要唱歌之言,大家不由爆发出了一片苦笑叹息之声,显然有些不情愿。
崔文卿不以为杵,高声道:“咱们唱《秦风·无衣》,感受一下什么叫做袍泽之情。来,我起一个头!大家跟着唱。”
说罢,崔文卿已嘶吼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崔文卿所唱的歌名为《秦风·无衣》,相传在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面对着兵力强盛,骑着快马挥舞着长刀的戎狄骑兵,兵力甚寡的秦军将士们同仇敌忾,激昂慷慨,相互协助将戎狄骑兵赶出了关中,又在陇西河谷与之决战,使得戎狄部落百年不敢东进中原。
而也在那个时候,秦国才被周王室所认可,奉命镇守关中之地,拱卫西陲边关。
这首《秦风·无衣》,正是在当时存亡危机的背景下所产生。
崔文卿的歌声完全称不上好听,甚至还有一种声嘶力竭的味道在里面,然而在这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