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解疑答惑 (第2/3页)
法称之为‘庞氏骗局’。”
王安石仔细想了想,顿时倏然动容,言道:“好一招空手套白狼,自己一文钱也不出,就骗得了百姓们如此多的金钱,实乃惊人!”
崔文卿轻笑道:“是啊,其实在下发行国债军债之手法,与庞氏骗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也是受到了庞氏骗局的启发,但唯有一点不同,庞氏商人换来钱财,多用于自己挥霍,而我崔文卿,却将这笔钱交给河东银行来运营,河东银行再将百姓们所投的钱借给另外有需要的人,并要求以高额利息,达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此一来,我们河东银行便可从中获得巨大利润。”
听到这里,苏轼忍不住插言道:“文卿兄曾说过,银两只有流通起来才具有银两的价值,莫非就是这个道理?”
崔文卿颔首笑道:“是啊,一部分老百姓购买国债军债获得利息,一部分老百姓借来河东银行的钱财进行合理投资获得利润,振武军以及河东路经略府依靠河东银行赚来巨额银两,便是三方共嬴之道,原本存在百姓们家中犹如死物的钱财,经国债军债一途,便真正流通,使得三方尽皆获利。”
王安石昔日本听过富弼讲述崔文卿的国债军债之理,只可惜当时却听得懵懵懂懂,不太得要领。
此刻听到崔文卿亲自讲解,许多昔日想不通的环节顿时霍然开朗,也明白了国债军债真正的用意:那就是以银两流通之方式,繁荣经济,达到合作共赢。
这真是天才之构思,伟人之妙想。
崔文卿家乡那位庞姓商人利用此点,为的是谋取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私欲,实乃落为了下乘。
而崔文卿却将这份才思用在了正道之上,而非去贪图富贵,实乃立足长远,有功于朝廷以及百姓了。
心念及此,王安石大感满意,笑道:“崔郎此举,实乃社稷之福,于国于民都具有大功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