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济南军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济南军区 (第2/3页)

,这架战机回去得修半个月,下次支援不知道要等多久 —— 咱们现在是山东仅有的两个正常运作点,研发数据、防疫经验,都得按总部要求攒着,以后说不定要支援周边零星幸存者。”

    田志明这时举起民生登记本,上面新添了 “药品分配表”:“咱们按总部要求,把抗生素优先分给老人和伤员,消毒水按住宿区分组发放,李涛还记了各组的用药需求,每天跟医疗小队核对。” 李涛补充道:“刚才整理数据时,发现有 12 个幸存者有慢性病,医疗小队已经给他们定制了用药计划,药品箱里正好有对应的药。”

    傍晚时,研发小队的监测仪终于修好,第一次启动时,屏幕上清晰显示出昌乐周边三公里的尸群分布。陈工指着屏幕上的绿点:“这些是咱们的防线,红点是零星丧尸,总部说,等咱们积累够数据,就能研发更精准的预警系统。” 刘伟站在旁边,手里攥着陈峰的准星,轻轻放在监测仪旁:“陈峰同志以前总说,防线得靠‘眼观六路’,现在有了这东西,他的念想也算落地了。”

    张营长看着基地里忙碌的身影 —— 医疗小队在培训防疫员,研发小队在调试设备,田志明和李涛在登记药品,刘伟带着联防队熟悉新预警系统 —— 突然对周磊说:“总部说‘人总是要往前看’,咱们这趟来,哪怕以后回不去济南,能把昌乐的科研、医疗底子搭起来,也算没白费牺牲。”

    月光落在战机残骸的残羽上,远处研发中心的灯还亮着,医疗站的窗口透出消毒水的味道,田志明和李涛的登记本上,新添的 “药品发放记录” 一页页写得整齐 —— 这不是轻松的支援,是带着总部的指令、济南的代价,在丧尸环伺的土地上,一点点给昌乐搭起 “防务有预警、医疗有保障、科研能落地” 的新秩序,而这一切,都牢牢系着 “听从北京总部、守住山东火种” 的根。

    基地的议事会选在原中学的教室 —— 黑板上还留着以前的课程表,现在被刘主任(基建)画满了基地布局图,角落堆着研发小队刚打印的丧尸活动数据报表。张营长坐在讲台旁,手里攥着总部下发的《基地管理参考》,周磊、刘伟、王猛坐在第一排,田志明和李涛抱着民生登记本和空白表格,赵凯的通讯模块、张岚的医疗箱就放在桌角,研发小队的陈工、医疗小队的李医生也挨着坐,面前摊着各自的需求清单。

    “按北京总部要求,咱们得定个能让两千人安稳活下去的规矩 —— 不是照搬旧世界,是要‘干有奔头、换有公平’。” 张营长敲了敲黑板,“先分三块说:职责分工、谁干得好能晋升、干活能换啥,每个人都能提想法,最后咱们一起定。”

    话音刚落,刘伟就先开口,手里攥着陈峰的准星:“防务这边,之前的联防队得细分 —— 分‘巡逻组’和‘预警组’。巡逻组由王猛带,负责防线外围巡查,每天 3 班倒,每班 8 人;预警组跟赵凯、陈工配合,守着监测仪收集丧尸数据,还要学基础设备维护。晋升就看实绩:预备队员完成 10 次无差错巡逻,或者帮预警组修好 1 次设备,就能升正式队员,正式队员累计 20 次立功(比如发现尸群、保护队友),能当小队长,领额外的防护装备。”

    王猛拍了下桌子,嗓门还是大:“俺觉得中!巡逻就得靠实打实的劲儿,不能混日子 —— 上次有个小伙子帮俺扛钢叉跑了三里地,这种肯出力的,就该升!” 赵凯接着补充:“预警组得加个培训期,我跟陈工学 3 天设备基础,再教给队员,免得监测仪出问题没人会修。另外,要是能帮研发小队收集到 5 份完整的丧尸活动数据,预警组队员能多算‘技术贡献’,晋升时优先。”

    张岚这时翻开医疗箱,拿出份防疫登记册:“医疗这边分‘急救组’‘防疫组’‘护理组’。急救组跟着我和李医生学包扎、用试剂盒,负责日常伤员处理;防疫组由医疗小队培训,每天给住宿区、食堂消杀,记录健康数据;护理组照顾老人、孩子和慢性病号。晋升条件:急救组能独立处理外伤,防疫组连续 1 个月没漏消杀,护理组让 3 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