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 有外挂的感觉,真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 有外挂的感觉,真棒! (第2/3页)

 他的训练永远都是所有人里最刻苦,最卖力的。

    托马斯·埃辛也很为他不值。

    这孩子明明天赋很好,又肯努力用功,实力也不错。

    可为什么就是没有球队愿意给他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呢?

    如果他是一个巴西人,不,一个南美球员,估计早就被签下来了。

    偏偏他来自中国。

    吃完早餐后,托马斯·埃辛开车送王硕前往美因茨。

    路上,他一边开车,一边向王硕介绍着目前美因茨的情况。

    “在德甲和德乙36支球队里,美因茨一直都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他们有一个绰号,叫Arsch。”

    “Arsch?”王硕的德语不错,但还是没听懂这个词。

    开车的托马斯·埃辛转过头来,冲着他呵呵一笑,“我们德国的俚语,臀部的意思,粗俗点说,笨蛋或垃圾。”

    王硕又学到了。

    看来,这支球队一直以来都遭受着歧视。

    不管是财力,还是足球,他们都非常弱小。

    “别轻视他们,恰恰因为他们常年积弱,反而开创了很多德国足球的先例。”

    “哦?”王硕感到好奇。

    “你知道的,德国职业俱乐部的核心管理层,一直以来都有重用球员的传统。”

    “但在91年,美因茨主席哈拉尔德·斯特鲁茨做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决定,他聘请了年仅28岁的克里斯蒂安·海德尔担任球队的总经理。”

    “最让整个德国足坛感到颠覆的是,在那之前,克里斯蒂安·海德尔甚至都没在职业足球行业内工作过。”

    “为什么?”王硕感到非常震惊。

    这也太离谱了吧?

    虽说是发生在90年代初。

    “海德尔是土生土长的美因茨人,他的父亲赫尔伯特·海德尔长期担任美因茨市长,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从21岁就开始接管家里的生意,包括一家宝马经销店。”

    “90年,他的宝马之家冠名了一场美因茨的比赛,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足球,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他就找到了斯特鲁茨,主动提出加入美因茨。”

    王硕恍然大悟。

    尽管是借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优势,但在27岁就能干出这样的成绩,能力确实没得说。

    “海德尔接手美因茨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这支球队,包括在1995年邀请了当时在瑞士执教,小有名气的沃尔夫冈·弗兰克,在美因茨发动了一场战术改革。”

    “他们是德国足坛最早使用四后卫和区域盯人战术体系的球队,这开创了先河。”

    王硕点头。

    他听高怀仁校长介绍过,哪怕是到现在,很多德国球队都还在踢三后卫。

    90年代,三后卫体系更是在德甲大行其道。

    “只可惜,沃尔夫冈·弗兰克在95年和98年两次执教美因茨,都没能带领这支球队冲入德甲,但他的改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王硕听到这里,脑海里想到的却是足校的校长高怀仁。

    他也是中国足球的改革派,只可惜,他失败了!

    尤其是02年没能冲入韩日世界杯那一次,败得非常彻底!

    但有魄力去发动改革的人,总是应该受到尊敬!

    “进入21世纪,海德尔继续推动美因茨的改革,包括现在的一线队主教练尤尔根·克洛普,2队的主教练彼得·诺伊施泰德,U19青年队的主教练尤尔根·克拉姆尼。”

    “他们不仅都是年富力强的少壮派,而且全都出自沃尔夫冈·弗兰克的那支美因茨。”

    “从一线队到二队到U19,最后到整个青年梯队,都延续着当年弗兰克那一套现代、先进的足球理念。”

    王硕想到了巴萨。

    没想到,在德国足坛,也出过类似的球队。

    不同的是,巴萨是豪门,事迹广为人知。

    而美因茨只是一支默默无闻的小球队。

    那放眼整个欧洲足坛,这样事迹还有多少?

    “在美因茨的这套四后卫和区域盯人的战术体系里面,球员的跑动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要有非常扎实的技术功底外,还必须具备充沛的体能。”

    “另外,也因为美因茨很弱,所以他们很开放,不仅乐意提拔年轻球员,而且积极引进和重用外国球员,这对你来说,会是一次机会。”

    “现如今,在U19就有一名19岁的韩国前锋,在二队也有一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