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第3/3页)
要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毕竟,帝王手握社稷神器,治下有万千百姓,这个担子非常重,不能有丝毫放松。”
“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陛下以昏君为题,就是想要以史为诫,让自己始终保持警惕心啊!”
说完这一席话后。
宋公文忍不住开始感叹了,觉得陛下真的太清醒了。
须知,这段时间以来,变法取得阶段性成功,而朝廷对高阳国之战,又取得重大胜利。
换做一般的帝王,面对这两项功绩,肯定会满足,生起骄傲之心。
可陛下呢?
对此完全不在意。
更是在殿试科举时,定下这样一个考题来提醒自己。
果然是自己眼中的千古明君啊!
而对面的礼部尚书王伦,也因为他的一席话,陷入了沉思。
因为越想,就越觉得宋公文说的很对。
的确,若不是陛下想要以史为诫。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考题呢?
因此此刻,他脸上的表情,也从之前的疑惑,变成了了然,继而道:“多谢宋大人解惑,不然的话,我怕是苦思冥想,都料不到这一层了啊!”
说真的,现在的王伦,心中对于自己那位陛下开始产生就敬仰之心。
历来帝王的确有虚心纳谏的,但真正像陛下这样。
直接摆在台面上来说的,几乎是没有。
因为帝王有帝王的尊严。
容不得他人多说。
可自己这位陛下,却似乎并不这么想。
论千古昏君,就是想要从那些举子的文章当中,来提醒自己啊。
而且这样做,还能为朝廷选取一些直言不讳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之前,王伦因为自己那位陛下,时常驳斥臣子,很是完全不理会御史台的折子,觉得陛下是一个独断专行、不听他人意见的帝王。
只是现在看,似乎并不是如此。
果然,是自己轻视了陛下啊。
所以此时此刻,他看着宋公文,心中带着些许感激。
同时也觉得,此次科举殿试的题目,虽说看起来不怎么样,但仔细想想,确实最适合不过了。
正如陛下所言,新人新气象,而现在又是天启朝的第一次科举,自是要不一样。
“王大人客气了。”
宋公文罢了罢手,继而道:“你我在朝廷中,虽然政见不同,但也同为陛下臣子,这种事情,就不要谢了。”
眼前的礼部尚书王伦,他这段时间也观察过。
当世大儒之一,也恪守礼节。
除了守旧外,其他的也没什么太大的缺点。
所以在这时候,宋公文当然不会隐瞒心中所想。
尤其是关于陛下的。
因为他谨记。
自己是陛下提拔上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为陛下考虑。
尤其是在其他臣子不理解之时,自己必须向前为陛下说话。
正如当初在雪夜里,等待老师一样。
“好。”
王伦闻言之后,当即也没有多说什么,随后邀请宋公文一同前往内阁。
现在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殿试科举的题目给定下来。
毕竟距离殿试开始,也没多久了。
而在考题呈现在内阁成员眼中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不明白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连张正明在看到这个题目后,也脸上满是狐疑,问王伦有没有听错陛下的意思。
宋公文见此,也将之前的说法,又重新说了一遍。
其他内阁大学士们听到这个解释后。
有人相信。
但也有人觉得有问题,想要提出意见。
不过,最后张正明拍板,通过这一次的考题后,其他人就没多说什么了。
毕竟王伦、宋公文、加上首辅,已经是三个人同意,即便心里认为有问题,但感觉说出来也没用。
至于张正明为什么同意,自然是相信了宋公文的说词。
觉得陛下之所以要定下这个考题。
为的,就是警醒自己。
就这样。
此次殿试的考题通过内阁的审查后,就直接确定了起来。
而他们之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殿试的开启,将考题书写好之后发放下去。
当然,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要做到完全保密。
若是有人泄露,那就是灭顶之灾。
在场的都是朝廷重臣。
当然明白关系重大。
所以在离开内阁办公地点之后,就没有讨论此事。
尤其是回到府邸后,就紧闭大门,谢绝任何人的拜访。
毕竟,现在科举殿试即将举行,其中定有许多举子们东奔西走,更有官员们想从中做点什么。
作为唯一知道考题的朝廷重臣,他们最好是不要与任何人联系。
如此,时间不断流逝。
这一日。
也就是科举殿试的前一日。
坤寿宫中。
魏云弈尝着皇后做的饭菜,时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此前,因为皇后那一日突然晕倒,加上有孕,需要好好调养。
所以他几乎不让对方下厨。
就连前往坤寿宫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毕竟这关乎着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要让对方休息好才行。
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没有吃到皇后亲自所做的饭菜了。
好在,经过细心调养后。
皇后宋幼薇的身体恢复了过来,也没有之前那般虚弱,即便有孕在身,但也并不碍事了。
也正因此,魏云弈才同意了对方继续亲自下厨,加上自己也确实馋了。
没办法,对比皇后,那些御厨的手艺差的还是太远。
当然,为了对方身体着想。
他命令御医随时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而今日,皇后也弄了一顿丰盛的午膳,也算是让魏云弈解了许久的馋。
最终,酒足饭饱之后,他静静的躺在椅子上,面色惬意。
没办法,最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又是炼丹,又是科举。
还又是士族闹事。
几乎是一个接一个。
虽说除了第一件事情意外,其他的都与魏云弈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不是还有瑛贵妃不是?
可即便如此,魏云弈还是觉得有些辛苦,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些许休息的时间,自然不能浪费。
“去,给陛下准备一杯参茶。”宋幼薇面带笑意,然后转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陛下,臣妾看时间,鸿志不久之后,也该回来了吧?”
自从宋鸿志离开京师,前往辽镇之后。
作为姐姐的皇后,就一直很担心。
即便知道,陛下留有后手,弟弟很难遇上什么危险。
但对方毕竟不在身边,且弟弟才十七岁,担心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在之后得知弟弟获胜,并且灭掉高阳国之后。
宋幼薇是震惊的,也是不敢相信的。
知道最后确认,整个人都完全愣住了。
她不明白,自己那个整日高谈阔论的弟弟,居然真的可以打胜仗,还能灭掉一个国家。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只能被么回事。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
自己弟弟以前,似乎并没有说大话。
灭国之功啊,即便对付的只是一个高阳国,但也足以自傲了。
也正是因为得到这个消息,宋幼薇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身体也越来越好。
如今她算了算时间,想着距离弟弟班师回朝的日子,应该也不远了。
而旁边,魏云弈听到此话后,当即也想起了小舅子。
就是对方,让自己上个月气运增长了一万!
所以他对于那个小舅子。
心里是有些怨恨的。
看起来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没想到这第一次上战场...
算了算了,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再多想也没什么用。
当即,他看向皇后,面带笑意道:“是,月底之前就应该回来了,他如今班师回朝,手上有高阳国王室数百余人,所以行程有些慢。”
之前,小舅子带着手下的副将,直奔辽镇。
因为不需要有任何顾忌,也不需要带太多的干粮,速度自然快。
可现在,他押送高阳国王室,手下有数千人,当然不可能和去一般那样快。
“那我就放心了。”
宋幼薇闻言,当即松了口气。
虽然弟弟打了大胜仗,但那毕竟是战争啊。
谁知道对方有没有受伤,作为唯一的姐姐,她自然非常关心。
事实上,宋鸿志也是因为小时候,受到宋幼薇疼爱和维护,二人之间才有这么好的关系。
魏云弈自然也明白对方是在关系弟弟,当即一笑,然后道:“小国舅此战,打出了我大魏的威严,震慑了周边诸国,何其壮哉,皇后,你觉得朕要给小国舅什么样的赏赐呢?”
其实,这也是他最近一段时间很头疼的一点。
灭国之功啊。
加上是本朝对外战争的第一场胜利,怎么赏赐都不过分。
可问题就在于,此次过后,是继续让对方带兵呢,还是留在京师呢?
继续带兵?
那是不可能的。
万一再打出一个高阳国之战就彻底完了。
所以,魏云弈更倾向于,让对方留在京师,放在自己眼皮子低下看管。
这样对方也闹不出太大的动静,还可以不让对方继续领军。
可以说完全不用担心之后的事情。
不过。
魏云弈总觉得,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当然,具体是什么还没有想到。
而此时,宋幼薇听到此话后,当即一笑,直接道:“怎么赏赐自然是凭借陛下做主,臣妾之求鸿志能平安归来就可以了。”
皇后这句话,说的倒是极为聪明。
首先表示完全由魏云弈做主,只求弟弟平安。
既没有失了皇后的本分,也对此没有过多的言语,
毕竟。
宋幼薇饱读诗书,知道在这种时候,最好是什么话都不要多说。
即便陛下宠爱自己,即便陛下看重父亲,但她还是谨记一句话,君是君,臣是臣。
而此时,魏云弈早就料到对方会这么说话。
皇后懂事,但有时候就太懂事了。
不像瑛贵妃,有时候还知道争辩争辩,可以调节一下气氛。
当即,魏云弈心中也不由起了一下,逗逗对方的意思,当即开口道:“这样啊,让朕做主的话也好办,等小国舅回来之后,就直接封个侯爵吧!”
------
ps:错别字先更后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