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第1/3页)

    御书房之中。

    礼部尚书王伦躬着身,站在下方。

    上首,魏云弈则坐在主位上,翻看着手中的奏本。

    这上面,正是礼部尚书今日刚刚送上来,关于此次殿试的题目。

    虽然上面的内容注释繁杂,还引经据典。

    但因为耐着性子。

    魏云弈还是把它看完了。

    毕竟这时候,瑛贵妃不再,只能靠自己。

    当然,内容什么的,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是考题。

    礼部一共拟定了三道。

    不仅听起来拗口。

    看起来,更是有些难以理解。

    尤其对于魏云弈来说,若不是因为这段时间,也看了一些书,怕是都不明白上面的意思。

    至于题目,他也完全能够理解,无非就是老生常的治国之类的。

    然后让考生围绕着这个题目,发挥才能,写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魏云弈在看完后,顿时就摇了摇头。

    这样的考题。

    不仅毫无新意,也没什么实际作用。

    而在过去几天的时间,他已经想好了。

    那就是,对于此次的考题,不仅要败坏一下自己的威望。

    更为重要的,也是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什么人才呢?

    当然是能够为祸朝廷、败坏气运的人才啊!

    魏云弈思考了很久,觉得这几个月,败坏气运之所以一点进展都没有。

    除了自己方向有错误外,就是手下没有可用之才。

    就拿老丈人来说,只能算是个庸臣而已。

    虽说是安排到内阁了。

    可内阁,又不是宋公文一个人做主,上面还有个张正明做主。

    在这种情况下,只依靠庸臣来败坏国运,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比如上一次的摊丁入亩,对于自己来说。

    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所以。

    魏云弈觉得,自己必须要多寻找寻找一些真正的奸臣。

    就比如,想孙克俭这样的,会说话,为人圆滑无比,一看就是奸臣人才。

    看这段时间,对方被群臣参奏,还犯下了私下经商这样的罪行。

    有了这个经验之后,他认为这样的人才。

    在朝廷之中,还是太少了。

    必须要多挖掘挖掘。

    帮助自己一起败坏大魏气运。

    这样一来,在加上大运河以及魏直道消耗的国力,即便现在的大魏,国力正向着巅峰不断进发,肯定也是扛不住的。

    而如今正好遇上了科举考试,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

    虽然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殿试。

    能到这一关的。

    几乎都是有才华的人。

    可谁说有才华,就不能是奸臣的呢?

    可现在,礼部这群人拟定的考题,太不靠谱了。

    怎么能选出朕需要的人才呢?

    还是要依靠自己。

    好在。

    这几天的时间,魏云弈经过日思夜想后,也有了大概的方向。

    大魏科举制度呢,也延续了前朝,主要采用的是两类题目。

    一种叫做:贴经。

    另外一种,则称之为:策论。

    所谓的贴经,就相当于填空题和做阅读理解。

    从各种儒家经典中,摘取一段,故意空出几个字,让考生填写进去,然后简单描述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这相当于基础知识考试,只有真正熟读儒学经典的考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阅卷。

    至于策论,就是拟定一个考题,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见解议论。

    换句话来说,相当于申论。

    前者相当于来说比较简单,通常用在乡试,或者会试上。

    殿试也会用到,但却比较少见,毕竟殿试是最高规格的考试,意义重大。

    但策论就完全不同了。

    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思维,写出独到的见解。

    所以,也是殿试最常用的考试题类。

    魏云弈决定,此次殿试,就考策论!

    当即,他定了定神,望向下方的礼部尚书道:“礼部拟的这几道题目都不行,这是本朝第一次科举,自然要与众不同。”

    都不行?

    王伦闻言后,当即一愣。

    他当礼部尚书也有几近十多年了。

    先帝时期的科举,大多数时候也是自己拟定的,从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即便放到内阁,在太傅张正明的手中,最多也只是给出些意见。

    可大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不然。

    王伦在拟定考题之时,也不会引经据典,动用圣人之言了,为的就是给自己的题目立足脚。

    本以为此次进宫,陛下那里肯定也能通过,可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当然,即便心中有些意见和疑惑,他也是不会说出来的。

    只是躬着身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改,朕亲自定!”

    魏云弈大手一挥,直接道:“此次殿试的题目就是,论千古昏君!”

    策论不就是要打开思路,让举子们畅所欲言吗?

    正好,朕如今当昏君出了些问题。

    怎么都无法败坏气运。

    倒不如集思广益,问问天下的举子们,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昏君。

    若看到写的不错的,大可以采用,省的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

    没办法,当昏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尤其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

    就更是如此了。

    就连上一次大运河以及修建直道的法子,也是经过长时间思索,才想出来的。

    毕竟他要败坏气运,可以伤财,但不能劳民啊。

    太难了。

    如果能在此次殿试中,找到几个不错的点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没能败坏自己的威望,但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尤其是此次选取的人才,与以往不一样。

    用这个考题,是最好的了。

    论千古昏君?

    当礼部尚书王伦听到这句话后,差点都快晕过去了。

    这算什么考题啊?

    历朝历代,从没有这样过啊?

    当即,他觉得自己此刻必须要说点什么了。

    “就照朕说的办。”可这时候,魏云弈却直接开口了,继续道:“如今是新朝,讲究一个新人新气象,朕觉得这个题目很好,所以你不必再说了,告知内阁后,就定下来吧。”

    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完全是一言九鼎,没有人敢乱反对。

    尤其在如今朝堂中,没有那种可以威胁到天子的臣子。

    皇帝的威严,更是不容侵犯的。

    几乎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

    王伦面色发苦,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道:“臣明白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后,他已经知晓,当今这位陛下说一不二。

    连太傅张正明的意见都可以不听。

    还有御史台上的折子。

    几乎道道都被驳斥了下去。

    自己再多说,

    肯定会让陛下不悦,倒不如还是不开口了。

    不过此刻他并没有选择离开御书房,依旧站在原地。

    “怎么,王爱卿还有何事?”见此,魏云弈当即开口询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此次进宫,除定下科举考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王伦微微躬身继续道:“是西南乌斯地区那边传来的消息。”

    “近端时间,天度国屡次进犯我大魏边境,还发生了冲突,差点造成了流血事件。”

    “此前礼部也派人交涉过,但天度国并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更是在乌斯边境屯了好几千兵马。”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微臣不知如何时候,还请陛下圣断。”

    乌斯边境之外的天度国?

    闻言,魏云弈当即一愣。

    天度国西南边境之外,与大魏王朝接壤。

    与高阳国不同,天度国并不是大魏的藩属,且国力也非常强盛,乃东方大陆的强国。

    无论是人口、经济、亦或者是军事,都不会比大魏弱多少。

    而自大魏立国,乌斯纳入版图后。

    两国之间就经常发生摩擦。

    至于根本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

    那就是在前朝时期,乌斯有一部分地区,曾经是天度国的领土,而乌斯地区,与天度国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在宗教上,也非常相近。

    即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影响,二者之间联系也非常的紧密。

    尤其是乌斯那一部分原属于天度国的地区。

    更时常存在着争论。

    不过,这种争论,也是从近几十年开始的。

    因为当初太祖高皇帝在立国时,与当世天度国的君王阿沁王关系极好。

    两个国家有一段时间,更是能被称之为亲兄弟一般,完全算得上不分彼此。

    相互之间也时常派使者往来,也经常进行各种贸易。

    就连国境线,也划分的非常模糊。

    相当于共同管理着乌斯地区。

    当然。

    是以大魏为主,天度为辅。

    不过,因为两国之间隔着一座巨大的雪山山脉,使得交流困难。

    所以即便有贸易,也没有完全扩大。

    而在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

    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且天度国在某一段时间内,曾经发生过政变,如今君王,并不是阿沁王一脉。

    早在太宗皇帝时期,朝廷就想了一些办法,准备缓解与天度国之间的关系,可惜收效甚微。

    如此,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就从之前的亲密无间,变得越来越糟糕,尤其到了先帝时期,双方已经算得上是剑拔弩张了。

    原因,正是乌斯那一块存在着争议的地区。

    天度国认为,那本就是属于他们的领土,必须要归还。

    可朝廷考虑的,是当初太祖高皇帝,曾经帮助过阿沁王解决国内的乱局。

    加上整个乌斯,都是高皇帝打下来的,所以觉得,那块领土,是属于大魏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便是乌斯的那块有争议地区,位于大雪山山脉的东北地区,再往东,就没有了任何高山河流,一但归还了天度国,万一两国之间发生战乱,天度国就可以以那块地区为大本营,进犯大魏。

    而如果那块地区归于大魏的话,那两股集资建,因为大雪山山脉的存在,就有了天然的屏障。

    即便天度国的国力再强上一倍,若要跨过大雪山进行作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做到了,后方供给必然会成为天度国的大问题。

    所以。

    朝廷是万万不可能,放弃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