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靛蓝染布惹闲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章 靛蓝染布惹闲言 (第1/3页)

    1980年的初秋,北方小城的风已经带了凉意。苏青禾背着半旧的帆布包,手里攥着个褪色的蓝布包袱,站在“向阳里”胡同口,看着砖墙上用红漆写的“备战备荒”四个大字,鼻尖忽然泛起一阵酸。

    帆布包里是她的换洗衣物,蓝布包袱里裹着更金贵的东西——母亲留下的那套织染工具,铜制的染料缸巴掌大,竹制的搅棒磨得光滑,最底下压着半本线装的《青蓝染谱》,纸页边缘都起了毛边。

    “青禾?可算等着你了!”胡同里跑过来个穿灰布褂子的妇人,梳着齐耳短发,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乱飞,是她的姨妈刘桂兰。刘桂兰一把接过帆布包,掂量了下就皱起眉:“咋带这么点东西?你妈没给你多塞点粮票?”

    苏青禾摇摇头,声音还带着点南方口音的软:“家里粮票也紧,妈说让我先跟您对付阵子,等我找到活干就不麻烦您了。”

    刘桂兰叹了口气,领着她往胡同深处走:“跟姨妈客气啥?就是家里地方小,你跟你表妹小玲挤一间屋,委屈你了。”

    说话间就到了院门口,青砖灰瓦的小杂院,院里种着棵老槐树,落叶铺了一地。刚进院,就听见东屋传来个尖细的声音:“妈,这就是南方来的那个表妹啊?穿得咋这么土气?”

    门口探出来个梳着马尾辫的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穿件的确良碎花衬衫,手里还拿着块绣了一半的手帕,正是刘桂兰的女儿赵小玲。她上下打量着苏青禾,眼神里带着点不加掩饰的嫌弃。

    刘桂兰瞪了她一眼:“小玲!咋跟你姐说话呢?青禾一路过来累了,快帮你姐把东西拿进屋。”

    赵小玲不情不愿地接过包袱,刚碰到就“哎呀”一声:“这里面装的啥啊?硬邦邦的,沉死了!”

    苏青禾忙说:“是我妈的染布工具,轻点拿,别碰坏了。”

    “染布?”赵小玲眼睛一斜,“都啥年代了还染布?供销社里啥颜色的布没有?费劲巴力的,我看就是瞎折腾。”

    这话让苏青禾攥紧了衣角,没敢再吭声。她知道,在这小城人眼里,母亲传下来的织染手艺,或许真就是“瞎折腾”。可这是母亲唯一留下的东西,也是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本事。

    进了西屋,屋子不大,靠墙摆着两张木板床,中间放着个掉漆的三屉桌。赵小玲把包袱往床角一扔,就抱着胳膊站在门口:“我这床可不能给你睡,我妈说了,你睡那张小的。”

    刘桂兰赶紧打圆场:“青禾你别介意,小玲这孩子被我惯坏了。你先歇会儿,姨妈去给你煮点玉米糊糊,垫垫肚子。”

    苏青禾点点头,等刘桂兰走了,她小心翼翼地把蓝布包袱打开,取出那半本《青蓝染谱》。泛黄的纸页上,母亲的字迹娟秀:“青蓝染,取靛蓝草,浸、晒、搅、滤,三煮三晾,方得正色。”她指尖拂过字迹,忽然想起临走前母亲的话:“青禾,到了北方要是过不下去,就把染布的手艺捡起来,凭手艺吃饭,饿不死。”

    傍晚的时候,院里渐渐热闹起来。隔壁的王婶端着碗咸菜过来串门,看见苏青禾就拉着她问东问西:“姑娘是南方哪的啊?咋想着来咱这小城了?”

    “我家在江南的青溪村,我妈不在了,就来投奔姨妈。”苏青禾轻声说。

    “可怜见的。”王婶叹了口气,眼睛却瞟到了床角的染布工具,“这是啥?染布的?咱这可没人干这个,供销社的布又便宜又好看,你这手艺怕是用不上喽。”

    正说着,赵小玲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块新买的粉色的确良布,故意在苏青禾面前晃了晃:“妈,你看我买的布,供销社刚到的货,隔壁小芳也买了一块,明天我就做件新衬衫。”

    刘桂兰笑着说:“你这孩子,刚发的零花钱就花了?”

    “这布多好看啊,比那土气的蓝布强多了。”赵小玲瞥了眼苏青禾,“有些人啊,还抱着老古董不放,以为能当饭吃。”

    苏青禾的脸瞬间涨红,她攥着染谱的手微微发抖,却没反驳。她知道,现在说再多也没用,得真拿出东西来,才能让人信服。

    晚饭吃的是玉米糊糊配咸菜,赵小玲扒拉了两口就放下筷子:“妈,明天我想去公园玩,你给我点钱呗。”

    “家里哪还有闲钱?”刘桂兰皱着眉,“你爸这个月的工资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