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九章:绝响重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九章:绝响重奏 (第3/3页)

还要如此执着?

    不禁唏嘘。

    彼岸花当年为何对小蝶那般好,那般念念不忘?

    他不是雌雄同体,彼和岸,两个深深相爱的么?

    怎么反而喜欢上小蝴蝶了,而且不能自拔呢?

    战英等人,早在宽敞的甲板上备有葡萄酒和时令瓜果坚果,还在精致的炉子,焚上檀香,幽香随风轻扬。

    袅袅飞升。

    画舫还备上琴案曲谱。

    拓跋于琴案上拿起一本曲谱,递给顾倾城。

    “来,给你看样东西。”

    “……嵇康的《广陵散》?”顾倾城接过来,不禁震惊。

    拓跋默默点头。

    倾城一边翻阅一边道:

    “相传嵇康好琴,尤擅弹奏广陵散,却冤死在司马昭刀下。

    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铮铮琴音,铺天盖地。

    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没想到,竟然落在你手上。”

    顾倾城爱不释手的看着。

    拓跋语音平缓,并不似顾倾城那般震惊:

    “其实嵇康这《广陵散》,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说得有些玄乎,说某夜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寐,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

    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外传。嵇康也谨记,秘不授人。”

    顾倾城又道:“听说这《广陵散》琴曲,来自广陵的散曲,是有一段故事的。”

    拓跋点头,徐徐道:

    “说的是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藏刃于琴内,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夙愿。

    为免牵连亲友,自己毁容而死。此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美妙绝伦,确是空前绝后!”

    “拓跋,我虽略擅琴。但这《广陵散》曲谱,非有壮志凌云之人,弹不出此曲的精髓。

    我自是没有大将军这种英雄气魄,还是……你来试试,让我一饱耳福?”

    顾倾城微笑着把曲谱递给拓跋,而后,拉他坐在琴案前。

    拓跋坐下来,看着曲谱,也不客气:

    “此曲贯注愤慨不屈的浩然正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有幽怨凄清之情,刚柔并济,声情并茂。

    于壮志凌云,豪气干云的男子,确实更加适应。我便为娘子,献丑了!”

    顾倾城见拓跋说得头头是道,便知道他早已会弹此曲,才让他弹奏。

    拓跋看着他娇憨的娘子,幸福的笑笑。

    颀长匀称的手指如行云流水,熟练的在琴弦上试了试音。

    这时顾倾城才留意看那瑶琴,又震惊的问:

    “拓跋,这莫不是蔡邕那名噪一时的焦尾琴吧?”

    拓跋微笑,“正是蔡邕的焦尾琴。”

    “没想到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都被你寻到了!”顾倾城感慨道。

    “所以,上天待我们,何其优厚!”拓跋心满意足的道。

    顾倾城便坐在一旁,静静欣赏拓跋抚琴。

    旷古浑厚的琴音,如同泉水般,潺潺流泻于指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飘荡,在绿柳花丛中穿梭流淌……

    这是顾倾城毕生听过最好听的曲子。

    当然,怕也是附近所有人听过最好听的琴韵了。

    就连刘子业的画舫,也停驻聆听。

    短暂的曲头,由有感叹意味的低音引出一种怨恨凄然的情绪,琴声徐缓低沉,呈现出缅怀沉思的效果。

    主**绪与前段鲜明对比,用猛烈的拨刺手法,连续而急促的奏出气势磅礴的乐音,殊死搏杀的战斗气氛,形成声势夺人的**。

    慷慨激昂处,琴音断石分金,犹如电光火石,射向湖面,激起一道道水柱。

    接着是华彩性的泛音导入壮阔豪迈的双声曲调,表现出佛郁慷慨、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最后转入作为乐曲结束的乱声部分,热烈欢腾,有愚觉痛快的感受,好似由大锣、大鼓奏出振奋人心的凯旋曲。

    如此辉煌的演奏,整个湖面,人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拓跋弹毕,喝彩声掌声四面八方震天响起。

    顾倾城更加赞不绝口,拍案叫绝。

    媚眼如丝的看着拓跋,与有荣焉道:

    “夫君,你弹奏的《广陵散》可谓绕梁三日,旷古绝伦。怕是嵇康重生,也不过如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