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章 决战——兵临鞍山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二十章 决战——兵临鞍山堡 (第2/3页)

    可这些繁杂的工作,已经挡不住东江军平辽的脚步。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只一天时间,便兵临鞍山驿。

    鞍山驿堡于明洪武二十年建成,万历六年重修,改筑为砖城,初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

    鞍山驿堡东贴杨柳河(古称鞍山河),坐落在东西鞍山两座山的中间地带,东西距两山各一里。

    驿堡东北面是源于长白山余脉的千山,西南面则是辽阔的辽河平原的开始。

    鞍山驿堡襟辽阳而带海城,东北距古城辽阳、东南距临海城均为六十里。地点适中,扼东、西鞍山咽喉处,是明代通往辽南、辽西的门户,扼守辽南古道要冲。

    鞍山驿堡以东西鞍山为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外用青砖包砌,内填黄土。城内掘有水井,以防断水。周围有护城河,以防偷袭,弹丸之地,固若金汤。

    努力尔哈赤先后攻下沉阳、辽阳后,曾把都城迁到辽阳,鞍山驿遂成为后金拱卫都城的重要军事据点。

    后来,再改沉阳为都城,鞍山驿在军事地位上的重要性,依然没有改变。

    毛文龙曾趁努尔哈赤出征蒙古喀尔喀所部时,率兵袭击鞍山驿,迫使努尔哈赤乘夜返回沉阳,遣诸贝勒赴鞍山救援。

    郭大靖亦在宁锦大战时,率兵袭占鞍山驿,使皇太极匆忙撤兵,解宁锦之危。

    如今再临鞍山驿,算是旧地重游,但性质已经是完全不同。

    四万多装备精良、士气旺盛的东江军,再不是偷袭骚扰,而是堂堂正正的进攻,以攻克鞍山驿,打开辽阳的大门。

    鞍山驿虽然号称坚固,但也有其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城堡太小,不能驻守太多的人马。

    建虏虽重视其为辽阳门户,但也只能驻兵五千,还不全是在堡内。

    勒马于鞍山堡数里处,郭大靖率领众将各举望远镜,仔细观察其防御体系。

    显然,赫图阿拉的失陷,以及阿济格在凤城外的营寨被毁,使建虏意识到东江军远程火力的强大。

    “壕沟十数道,使城堡在攻城之初,免于我军远程火力的打击。”左协统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