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 军队政治化 (第2/3页)
得到了保障。
在这些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靖边堡政府的工作人员便带着新公民们去认领各自土地,划分田界。
对于这件事情,新公民们的热情无疑是最高的,因为对于传统的大明百姓来说,土地才是根本,大部分新公民领到土地,充其量也就是高兴一下,而有些新公民在分到土地以后表现的格外夸张,他们先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几近癫狂,随后却又放声大哭,搞得政府的工作人员莫名其妙。
还有些新公民一时激动之下,竟然把刘仁玉的画像放在田间地头,对着画像烧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词,说些什么感谢刘菩萨大恩大德之类的话。
在新公民们被带至各个居民点安置的同时,何二狗按照刘仁玉的命令,开始着手开展各个工厂招收工人的工作。
一般而言,刘仁玉分出去的土地只有长子长女能够继承,所以拥有继承权的家主有权力将年满十八岁的次子以及其他兄弟赶出家门,让他们自谋出路。
这些没有继承权的年轻人又没有被军队选中,那就只能选择当工人,还好工人的待遇也不算差,一个月有十两银子月钱。
有这等好政策兜底,靖边堡工业制造厂的各个生产部门毫不费力地就把三千工人招收齐整了。
除了水泥制造所,玻璃制造所,马车制造所等这些传统上使用男性的工业生产部门之外,刘仁玉新开设的被服制造所也开始招收女工。
这个新开设的被服制造厂使用制衣神器缝纫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一件衣服的制作周期可以从一个月甚至更多直接缩短为一个星期,而且做衣服的人还很省力。
整个靖边堡的女性地位已经被空前提高,所以受过初步教育的部分女性毅然决定通过招工进入到被服厂来做工,挣点儿钱贴补家用,同时也能攒点儿私房钱。
在这些新来的工人加入以后,培训他们费去足足一个月的功夫,直到一个月以后,工业制造厂的产量因为有新工人的加入愣是翻了好几番。
在产量暴增的情况下,杜若男最保守估计,崇祯五年靖边堡的工业制造厂能够带来将近六十万两的收益,这已经很是了不得了,因为整个大明每年的岁入也才四百万两而已。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靖边堡的工商业如何厉害,因为此时在海上当海盗的郑芝龙光收个保护费都能赚到千万两以上的白银,所以靖边堡这点儿小生意,实在是不值一提。
随后两个月,新兵们完成训练期以后,便被陆续分派到各支部队之中进行集训,而陈丹青从学校里招收到的十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也都被送到了刘仁玉这里接受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培训。
这些年轻人自打进入靖边堡以来,所接受的到的教育,除了基本的语文,算术之外,最多的就是各级教员对刘仁玉的无节操吹捧。
而这些年轻人因为自己家里或多或少都受到刘仁玉各项政策的照顾,是以本身也对刘仁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