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施以援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章 施以援手 (第3/3页)

利,百姓们等待着灌溉时候的便宜,都觉得很有奔头。

    陈绍难得清闲了几天,因为各条线上都非常的平静。

    朝廷中蔡京和魏礼联手,牢牢把持财计。

    宋廷目下唯一能称道的,或许就是财计了,尤其是江南,依然稳定地为中原提供漕粮和各种物资。

    而云内前线,小规模的会战、冲突不断,一直就没真正停战过。

    但是大的会战极少,前不久朱令灵在浑源和广陵之间,击败了金兵占据了广陵,算是最大的战绩。

    完颜宗翰派人进攻大同,在白登山就被李孝忠击退。

    两边前期都是打的大开大合,动辄奔袭千里,下城无数。

    但是在经过了云内鏖战之后,如今想要拿下一城一地,都困难无比。

    若是只看云内,不看幽燕的话,中原算是和北境异族达成了以前那种平衡。

    各州府陆续开始祈雨。

    这不是河东特有的,而是大宋民间固有的节目。

    大宋前期那些官家,具体就是赵佶之前,你别管他菜不菜,都是有一颗上进的心的。

    他们的行为,无不透露出对国富民强的渴望。

    宋真宗在景德三年,就正式颁布了“画龙祈雨法”。

    这套方法规定得非常细致,包括选择在深潭、林木深邃之处,于特定日子(庚、辛、壬、癸日),由地方长官率领耆老斋戒沐浴,设坛祭祀,使用特定的画龙图案和祭品。

    如刎鹅颈血置盘中,用杨枝洒水等。

    刺史、守令等地方官员是祈雨的主要执行者。这不仅是职责所在,其祈雨“灵验”与否也可能影响其政绩考评

    在重大旱情时,皇帝也可能亲自参与祈雨,或下“罪己诏”表示自责,并采取减免赋税等实际措施。

    当然,这些事到了赵佶在位时候,就全都沦为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没有了。

    这位官家只顾自己享乐,是看不到民间疾苦的,他也懒得管这些泥腿子的事。

    种地,在他眼里可不够文雅,不是他爱干的事。

    陈绍觉得这些祈雨仪式,大概是没有用的,但是它代表了官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对官民之间凝聚力的增强,还是有好处的,所以他没有禁止,而是鼓励祈雨。

    春暖花开、冰雪渐融的时节。

    汴梁城,大狱外。

    李清照焦急地等待着,今日官府通知她来领人。

    赵明诚的案子不算大,但是魏礼没想到惊动了节帅,就派人去好好查了一下。

    结果人家赵明诚,正经干的不错,除了痴迷于金石收藏与研究,官风也很正。

    莱州这个地方一直很乱,赵明诚到任之后先拿吏治开刀,严惩贪官污吏。

    这期间他还多次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还破获多起大案。

    由于赵明诚的勤政,莱州的吏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肃清,民风归于淳朴。

    但是他的志趣,始终不在官场,所以稍微有些政绩之后,就开始有些倦怠。

    这在大宋,已经很难得了。至于和朱勔的书信,纯属是金石研究的请教,没有牵涉金钱交易。

    既然如此,魏礼就依照陈绍的嘱咐,将他捞了出来。

    在陈绍书信到了的当天,赵明诚其实就已经搬出了牢房,但还羁押在刑部。

    这一回受到惊吓不小,他出来之后,神色有些颓然。

    李清照脸上带着笑容、眼睛却有些湿润,声音异样地说道:“出来了就好,出来了就好。”

    赵明诚没多少劫后重生般的狂喜,反而心情有点低落。

    自己这纯属是无妄之灾。

    他在路上突然问道:“是谁帮了我?”

    “是陈绍。”

    赵明诚脸色越发的难看,想起在刑部时候,在背后听到那些官僚议论。

    自己并不认识陈绍,他为什么要帮忙?

    那些人言语粗鄙,侮辱到了自己妻子,好像自己能得到特殊优待,是妻子换来的。

    这让赵明诚尤其愤怒。

    但是心底,也未尝没有一丝丝疑心。

    回到李清照住宿的酒店,给他换了一身干净衣裳,赵明诚突然说道:“这官儿要不辞了吧。”

    李清照身子一顿,点了点头,心中却泛起愁来。

    今后靠什么过活?

    赵明诚突然看到,她正在收拾的包裹中,有一些金银细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