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告别 (第2/3页)
前方的供奉平台上,铜盘之上,有一块圆石形状的青绿色碧玉。让人颇为惊讶的是,它与现有环境格格不入,更散发出一种奇异的神秘光彩。
杨清南想也没想直接将它收进自己的裤袋里,然后又把整块石板画从墙上抠下来。出去的时候,他先将画递出去,再从洞口钻出。
见完好如初的先祖遗照又回到自己手里,萨克族人心存感激,甚是怀念。画中记录着他们在北方的游牧生活的情景。
杨清南多多少少可以看出,这件精美的石板画绝非是人手绘制的,应该是用照片转印到石板上去的,所以属于较高级的现代品了。
“随便问一下,你们有供奉玉石的习惯吗?”
“玉石?就是那种很漂亮的石头?”回答的人稍微愣了一下,肯定地说,“没有,我们干嘛要供奉石头?”
他这么问只是出于好心,既然不是他们的东西,那十有八九就是奇洛人的了。杨清南将此秘密深藏于裤袋里,跟随族人们下了山。
回到部落之后,杨清南对宝石一事只字未提,收拾行李后就准备离开。因路途遥远,为解决粮食问题,默尔克特意给予他两块压缩饼干和一些干肉,带个水壶也是很有必要的。
引路人是位果敢的女战士,在族群里深受拥戴。但她只负责将杨清南带到奇洛人建造的吊索桥处,桥的另一边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过去的。
杨清南谢过女战士,他明白,萨克族除了与奇洛人保持着极少的交易往来外,平时都是自给自足。要知道,生长在青青草原上的民族是很彪悍和独立的。
然而等杨清南来到现场才发现,她不过去原来是有原因的,这条吊索桥确实有点问题。
且不说链接的铁索锈迹斑斑,很多部分都长满了青苔,摸上去滑溜溜的。搭建的木板大多变了色,甚至呈现出干裂的迹象。经过多年来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它依然顽强地保持着桥面的最初完整性。
此吊索桥只有十多米长,与下方的十八丈深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已完成任务的女战士还没走,她痴痴地凝望着对面,却迟迟迈不出脚步,其眼中流露出既嫉妒又敬畏的神色。
杨清南没有过问,他平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