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孙策出仕 (第2/3页)
好事是毫不费劲夺取寿春城并掌控九江郡,第二件便宜好事,是去年年末时,派出麾下的将领吴景,出征丹阳郡周昕,吴景虽然没能攻克,但在撂狠话要杀帮周昕的百姓时,周昕听闻后就解散自己手上的兵马,返回会稽周家,让吴景入主丹阳郡。
袁术知道自己没付出什么代价就拿下丹阳郡后,感到大喜,自诩是天之骄子,使得扬州六郡之中,九江和丹阳都落入袁术之手,而剩下庐江郡、吴郡、豫章郡、会稽郡这四个郡,在袁术绝对实力下,要掌控这四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吴景在进攻丹阳功劳最大,因此被袁术任命为丹阳太守。
不过吴景没有要去丹阳的宛陵冶所赴任打算,因为吴景知道丹阳郡是出天下精兵之地,不少诸侯都在这地方招兵,其中最出名的诸侯就是曹操,他被董卓部将徐荣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后,命麾下司马夏侯惇,来到扬州募兵,当时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予曹操四千余人,只是这些兵后来龙亢叛变,只剩下五百余人。
北邻徐州的徐州牧陶谦也会派人来到这里募兵,只是募到的兵难以驾驭,所以才把这些丹阳兵拨给刘备,由于这地方百姓大多是山越习俗百姓彪悍,只有比彪悍的人更加彪悍才能驾驭彪悍的人。
而令吴景最不想赴任的念头是丹阳境内地势险恶,很难掌控那地方,要是百姓叛变攻向宛陵冶所,恐怕连一条退路都没有,也因此吴景留在吴郡曲阿那里当他的丹阳太守,以公文往来的方式,冶理着丹阳郡。
扬州境内冶安最好的地方就是庐江郡,掌控那里的是庐江太守陆康。
扬州境内最繁华的地方就吴郡,掌控那里的是顾、陆、朱、张四大氏族,现任太守盛宪在吴郡的权力受到四大氏族牵制。
豫章是相邻荆州的地方,是扬州六郡中面积第二大,不过境内都被山川天险给占据,导致道路崎岖百姓来往不易,导致衍生出山越势力自冶,而那里的太守周术拿这些山越势力没辙,如今他已由重病在身,影响力更不如前。
会稽郡的地方是扬州六郡中面积最大的,也是最难管最乱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山越势力,以及那里的周氏来头不小,势力不会逊于庐江周氏,只是他们选择偏安于一隅,以致有着规模庞大的黄巾势力在那横行,而刚上任的会稽太守王朗,与徐州牧陶谦交好,会当这太守是也是因为陶谦的关系,如今会稽郡在他的冶理不好不坏,不过他的冶理范围只局限在山阴那里,至于黄巾、山越和周氏势力,对他而言,任一方都无法收编或剿灭,只能和前任太守一样,默许让这些势力自冶。
当袁术拿下丹阳郡后,矛头就指向庐江郡,尤其是去年年底时,自己想趁着曹操军入侵徐州的时候,趁机夺取徐州的广陵郡,不过由于打战需要耗费许多粮食,于袁术是派人向陆康索米三万斛。
当袁术的使者来到陆康的郡冶所后,将公文递到陆康手中,陆康当场将当着使者的面将索米的公文丢进火炉中,并命人将袁术的使者架出郡冶所,就在袁术的使者愤恨不平离去后,陆康对麾下将士发号施令,全部整军备战,并把城内的老弱妇孺全都送往对岸的吴郡安置,如今城里只剩能打战的人。
由于袁术讨粮被拒,使得他不得不放弃远征广陵,而是把战场开向邻近的丹阳,而那时的太守周昕和在孙坚还活着的时候有过矛盾,于是袁术知道要周昕归顺他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派吴景出征丹阳,袁术之所以会派吴景,是因为吴景在孙家军里属于外戚的脚色,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分化孙家军的权利,不想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孙坚。
袁术知道想拿下庐江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不久之前他派来扬州的一万黑山军,外传是被陆康带领一千精兵歼灭,这让袁术就知道陆康及便是古稀之年,也不是省油的灯,预估要拿下庐江城,兵力起码要超过五万才行,不过即使拿下庐江城,损兵折将恐怕超过三万,这让袁术感到头疼,因为袁术要保留兵马抵御北边的曹操军。
就在袁术踌躇要不要攻打陆康时,朝廷官员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来到寿春,在面见袁术后,拜授袁术为左将军、阳翟侯及假节。
当袁术受封后,马日磾要求面见孙坚长子孙策时,这让袁术忌惮起来,因为孙策前些日子才来寿春找他,以说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方式,跟袁术讨要孙坚的兵马和旧部,被袁术拒绝,不过袁术还是建议孙策可以去投靠丹阳太守吴景,并依附在其底下招兵买马。
孙策知道袁术不肯归还孙坚的兵马和旧部后,于是照袁术的建议这么做,先是回到江都一趟,由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