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讨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章 讨论 (第3/3页)

明成。

    对于历史,我和李成均都是热爱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能成为这么多年好朋友一个很大的原因。

    之前的紧张气氛,让我把过多的注意力用到了抚慰徐明成夫妻情绪上。

    注意力的不集中,让我们差点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

    徐明成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他已经想到了一些问题,我示意让他说。

    “韩非子最早学的是道家,后来又师从荀子学过儒家;李白的诗里,经常会透露出道家思想,甚至直接引用庄子的话,比如李白那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来源于《庄子·杂篇·说剑》……”徐明成说道。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我接着徐明成的话说了出来。

    这个典故,讲的是庄子劝说赵惠文王。

    庄子先对赵惠文王说自己的剑术“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当赵惠文王选出几名剑术高超的剑客与之比试的时候,庄子巧妙的通过天子之剑、诸侯之剑、百姓之剑的比喻,说服了赵惠文王不再痴迷剑术

    这个典故听起来很有意思,里边所用的文字,也成了千古名句,被后代人无数引用。

    但可惜,这个典故难免有些悲剧,也有点黑色幽默——赵惠文王的剑客之后都自尽了。

    类似的事情,总会让人觉得,庄子只要出世,就是不计后果……

    这样的感觉,不止我,徐明成可能比我更有同感,毕竟他之前已经说过“庄子是个现实主义者......”

    “所以,庄子、韩非子、李白都是道家!”徐明成说道。

    徐明成没有在这段话里加上“可能”两个字,以我多年对他的了解,我明白,那是因为——他觉得已经找到了、他认为的不可能不是的理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居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玉藻篇‘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

    “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

    “因此,说李白为道家也可。”

    徐明成继续说道:“至于李白和道家之间具体的故事,不用我多说,我想杜哥你自然是知道。”

    徐明成这段话,显然是抬举我,对于李白的事情,此刻、他恐怕知道的比我还多,但他说李白跟道家的这些故事,我确实也略知一二......

    (我说自己略知一二,并不是我谦虚,而是我确实只知道一二......)

    我未出声,只是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有诗为证!”

    “其《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所谓‘六甲’当为道教术数一类的书籍。”

    “他在《凤笙篇》诗中说: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其《感兴八首》也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炼金骨’,就是炼丹。由此看来,李白十五岁就有了较深的道教信仰。”

    我轻轻扬了扬手,继续不作声。

    “李白二十岁时写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扶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受的‘长生’,是指道教的‘长生箓’,只有虔诚的入道者方可获得。”

    “唐开元十三年,在江陵与茅山宗传人、年近八十的高道司马承祯不期而遇。”

    “司马承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抒发自己大鹏展翅的宏大志向。”

    “数日后,司马承祯与李白辞别,去往天台山。至此,他二人再也未能相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