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高育良的苦衷 (第3/3页)
知该说些什么。
他理解高育良的选择。这不是为了他自己个人的政治前途,甚至可以说是牺牲了自己在沙瑞金和新势力面前的“立场”和“印象”,去换取手下人一个相对安稳的结局。这与李达康那种为了自身利益随时可以拿下属当弃子、当挡箭牌的做法,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宁方远甚至不由自主地想,如果自己是祁同伟,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干部,在面临选择时,是会选择高育良这样关键时刻愿意为学生和部下扛事的领导,还是会选择李达康那样强势却无情的上司?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高育良或许在政治上不够“纯粹”,或许有过算计和妥协,但在对待自己人这方面,他确实保留了一份旧式文人的担当和情义,或者说,是他一直标榜并某种程度上身体力行的“文人风骨”。这份风骨,在冰冷残酷的官场斗争中,显得既迂腐,又莫名地带着一丝悲壮的温暖。
“育良书记,你的苦心,我明白了。”宁方远最终开口说道,语气中少了几分探究,多了几分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这件事,我知道了。”
高育良似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真正的、带着谢意的笑容:“多谢理解。”
两人没有再深谈,各自走向自己的专车。
坐进车里,宁方远靠在舒适的后座上,闭上眼睛,脑海中依然回响着高育良的话语。汉东的这盘棋,真是越来越复杂了。赵立春的垂死挣扎,李达康的借刀杀人,沙瑞金的破釜沉舟,京城家族的虎视眈眈,现在又加上高育良为了保全手下而被迫站队……各方势力纠缠博弈,每一步都暗藏玄机。
“高育良有他要守护的人,而我,也有我必须争取的未来。”宁方远睁开眼,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汉东的天,是该变一变了。”
车辆缓缓启动,驶离省委大院。车窗外,汉东的街景飞速后退,而一场决定许多人命运的巨大风暴,正在这片天空之上,加速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