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李达康的“苦衷”与火上浇油 (第2/3页)
瑞金安插在我身边的一颗钉子,专门来监督、制约我的!我的话,他要是能听进去半句,我李达康的名字倒着写!”
他这番“推心置腹”的抱怨,半真半假,既点明了易学习与自己的历史龃龉,又暗示了沙瑞金才是易学习的真正靠山,进一步将火引向了省委。
接着,李家、以及其他相关势力的电话也接踵而至。李达康如法炮制,每一次都表现得比对方还要激动和委屈,反复强调易学习的“不受控制”和沙瑞金的“潜在意图”,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然而,就在每一次通话接近尾声,对方带着将信将疑的怒气准备挂断电话时,李达康总会仿佛不经意地、用一种提醒和关切的语气,看似好意地补充上最关键的一句:
“秦总/李总/张总,这事儿吧,我看没那么简单。易学习在市里这么搞,说不定只是个幌子,或者只是冰山一角。我最近隐约听到些风声,说省纪委那边,田国富手下好像也有一组人,一直在暗中摸丁义珍案的底,而且……好像重点也放在了几家参与光明峰项目的公司上。你们……最好也小心一点,省里的动作,有时候更致命啊。”
这段话,李达康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朋友间的善意提醒,但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匕首,精准地刺向了对方最敏感的神经。
果然,电话那头的人听到“省纪委”、“田国富”、“暗中调查”这几个关键词后,之前的愤怒和质疑瞬间被一种更深的惊疑和寒意所取代。对方沉默了,这一次的沉默,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长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消息可靠吗?”良久,对方才声音干涩地问道,语气已经完全变了。
“唉,我也是道听途说,不敢保证。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总之,多留个心眼总没错。”李达康继续扮演着“消息灵通又心存善意”的角色,既不把话说死,又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好,我知道了。李书记,多谢提醒。”对方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肃杀之气,然后,不等李达康再说什么,便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