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二章 淮西清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二章 淮西清军 (第2/3页)

身也时刻都在关注着金陵和淮西,看到淮西清军轻轻松松的跟明军脱离了接触,然后一路‘秋毫无犯’的往运河东进,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清军就跟改性了一样,一路上比岳家军都要岳家军,所以他们走到运河边上的时候,看到了过百艘漕船静静的靠在运河岸边。

    显然这些船都是金陵方面送来的。

    百多艘漕船自然装载不了四万满汉清军,但足以为他们装载粮秣物资了,只这一点就是帮了大忙了。

    所以清军很快就抵到了崔镇。

    满达海早就知道秦朗在崔镇修筑了攻势,甚至他手中都有崔镇的军事布局图。后者建成之后已经摆在那儿那么多天了,每日里运河上船来船往的,而且还有东厂、锦衣卫的各种刺探,所以满达海手里有了崔镇的军事布局图完全合情合理。

    现在的问题更多是,满达海即便有了军事布局图,他就能拿下崔镇,打通继续向北的运河水路吗?

    开什么玩笑。

    真以为秦朗在崔镇花费的那些水泥是白瞎的吗?

    清军三十多门红衣大炮在崔镇南线一熘排开,对阵崔镇南线外围的两座碉楼展开勐轰。

    后者是守军的哨点,同时也是对外最早的防御工事。

    三层楼,七八米高,顶层是开放式结构,没有盖子,只有一层木质的掩棚。青条石加巨砖合着混凝土构成,本身碉楼壁厚度就接近了三尺,外围还堆砌了不少沙包,虽然这沙包多是堆砌在碉楼墙角,但如此防御的碉楼真不是一些三四千斤的红衣大炮就能轻易轰塌轰烂的。

    碉楼上预留的有不少射击口,内里有大炮有小炮,有火箭,还有手雷药包。

    更储备了不少粮食水源,内里三十人,哪怕被重兵包围,理论上都能坚持半个月以上。

    一楼的铁门在里头一杠上,那就是用药粉包都难炸开。何况就是一楼失陷了,理论上幸存人员也能继续撤到二楼去抵抗。

    这碉楼那纯粹就是古代烽火台的超级加强版。

    别看它们距离崔镇很近,但战术态势上,它们却像极了古时候那些远离主城的独立的烽火墩。

    真发现敌人大股兵马来袭了,点起狼烟发出警训是第一,第二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