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二章 从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二章 从心 (第2/3页)

这个时空里可没有剃发令这么一说,多尔衮脑子不傻,才不会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再自找麻烦呢。

    所以这引动河西之乱的导火索就没有了。

    加之鞑清战局不顺,就转而更加的笼络河西的少民土官,引为己用。所以这米喇印在此前的两年时间里,不但没有成为历史上的反清领袖,还成为了河西巡抚张文衡的心腹,直接升任总兵。

    如果不是鞑清想要抽调河西的少民土兵去支援东线,米喇印还依旧当着鞑清的忠臣良将呢。

    他本身对大明就没什么忠诚么。

    真要是心怀赤诚,他怎么可能一箭不发的就当了三姓家奴?

    老李兵马杀入河西的时候,可并非没有大明忠良殊死抵抗,甚至都有土官起兵抗击。

    所以这米喇印绝不是大明的忠臣。

    哪怕是原时空里的米喇印,最初劝说张文衡,那也是纯粹为张文衡考量,为鞑清尽忠。只不过是张文衡不听劝罢了。

    非但不听劝,还恶语相向,并强行令米喇印带头剃发。这纯粹就是逼人造反嘛!

    如今这个时空里,米喇印可没有遭遇这些事儿,所以这鸟人还挺拥护鞑清的。

    这些人来到后他们少民土官的利益非但没受损,还反扩大了不少。这怎么可能让米喇印对鞑清不忠诚呢?

    可惜,命运总是无常的,不会一直青睐于某些人。

    米喇印这些个河西土官,他们因为秦朗的存在,而改变了自己原时空里的命运;现在也因为秦朗的存在,而不得不再度走上原时空里的反清道路。

    真的是很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啊。

    多尔衮要掉他们往东线去打秦朗,去保卫鞑清朝。这可就伤到了土官们的利益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还是千里迢迢的去死,这怎么可以呢?

    少民土官本身就有很强烈的地域局限性,他们这些人比一般的人马更排斥出省作战。

    而且要面对的敌人还是大名鼎鼎的秦朗,这去了不纯粹就是死么。

    所以消息一传出来,整个少民土官圈儿就都爆炸了。

    说白了还就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对鞑清的真正忠诚。

    就像他们对大明大顺一样,一直来他们忠诚的都只是他们的利益。

    赵良栋一开始那么容易赢得李率泰和祖可法的认可,除了他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外,另一个大对照就是米喇印他们。

    对比那些个人,赵良栋这种一接到军令,就马不停蹄的带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