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荷兰和英国,拿哪个当老师? (第2/3页)
实力根本就不能够顺利的投放到远东。
哪怕以他们的海上实力,只需要伸出一根手指头都能捅翻郑芝龙,可问题就在于他们的那根手指头完全伸不过来。否则,荷兰人都是猪脑子啊,才会眼睁睁的郑芝龙做大最强,才会眼睁睁的放弃大陆方面的利益。甚至连日本贸易线路都要处在郑芝龙的控制下……
也只有如此理由,荷兰人才会跟郑芝龙碰几碰之后就选择了和平退让。
因为他们准确的认知到了双方力量的差距。
说真的,如料罗湾大战那样的失利,若是放在欧洲本土就是不起眼的小打小闹,那荷兰人就是败十次也能承受的起。但在远东却是一次就够东天竺公司伤筋动骨的了。
毕竟东天竺公司和荷兰共和国不能完全的相提并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南洋,在这里他们背后也没有整个荷兰海军为之撑腰。
若是放在欧洲,荷兰正规海军可能早就出动人马给东天竺公司撑腰了,因为双方的利益都是一体的啊。
所以水师中的一部分人,坚定的认为秦朗水师建设路线,在开始之初,完全可以不去考虑万里之外的外来威胁,而只需要从控制漫长的海岸线,控制南洋,控制太平洋这个角度出发。从而主张大造小规模战舰,别说是三级风帆战列舰,那就是载炮四五十门的中型战舰都不需要有几艘,主攻十载炮,甚至是载炮数更低的小型风帆战舰。
时间走到十七世纪中叶,风帆战舰在欧洲世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划分,即使不如十八世纪的详尽,但什么是主战舰,什么是不适合舰队决战,却适用于海外巡航的中型战舰,乃至是打击敌人海上商船,远洋巡航、侦查的高速战舰,和最后适用于送信传递消息和商队护航的小型战舰,却都有了一个笼统的概念。
现在的水师,就是一派人主张学习荷兰,以中小型战舰为主。
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学习英法西等西方海洋强国。也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主战舰队,然后在这个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