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第2/3页)

   不是多铎豪格看不起刘良佐和徐定国,实在是二人手下兵马的战力离八旗兵差的太远。

    所以必须要留下一支八旗兵在黄淮平原坐镇。

    为首的将领很容易敲定,正是博洛。但具体的给博洛分配多少八旗兵,却就是个扯皮的事了。

    多铎与京城的多尔衮联系了好多次,好不容易才给他争取了三千兵额。

    这三千兵还都不是满八旗的,不过博洛觉得即便如此那也足够了。

    鞑清入关之后,昔日里地位战力全都弱了满八旗一头的蒙八旗和汉八旗,仿佛因为披上了八旗的这张皮后,一个个也都变得天下无敌来了。

    毕竟一般人根本分不出满蒙汉八旗的差别么。

    就索性通通以鞑子来称之。

    蒙八旗和汉八旗也乐得扯着虎皮做大旗,俨然的,自己也变得‘无敌’起来了。

    以至于背后有了无敌‘天兵’做后盾的绿旗兵,战力也每每都能压得过李自成和明军。所以有三千八旗兵在手,博洛就有信心一定给鞑清守住黄淮平原。

    毕竟三千八旗里头有两千还多的马兵,以他们的质量,在豫东淮西辽阔的平原上,那可是一股很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月十一日,就在秦朗要决心渡河向南的时候,雷达上清楚的显示出了清军的新动向——他们撤了。

    干净利索的拔寨而走,往西边的归德去了。

    历时小百日的徐州之围就此而解,同时大股清军的后撤,也意味着清军这遭从去岁入冬后就发起的攻势,正式告一段落了。

    很快凤阳的战报也传了过来,刘良佐也撤并了。黄得功大胆率军追击,可因为博洛带领的骑兵威胁着实太大,黄得功部最终无功而返。只把距离凤阳不远的怀远给夺了回来。

    刘良佐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返回庐江老巢,另一路则是跟博洛合兵一处,屯驻寿州。

    宿州这个位于凤阳北面的重镇就这么被舍弃了。

    没有办法,清军主力撤退后,刘良佐兵力有限,他一边要顾着庐江安庆,另一边要守住寿州,凤阳以北的宿州夹在凤阳与徐州之间,地理位置本就艰难,叫刘良佐如何敢分兵部署在那儿?

    万一徐州的数万明军南下,他派个三五千人去宿州城,那不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了吗?

    索性刘良佐就把宿州舍了,集中兵力在寿州和庐江两地。

    只要守住这俩地方,鞑清在淮西就有了战略支撑点,等到鞑清的主力腾出手来,十数万大军倾力一击,什么徐州凤阳,通通都要化为乌有。

    对李自成与清军的厮杀对战,刘良佐一万个看好鞑清。

    这不在于老李能不能打仗,而在于钱粮的供给。

    是的,鞑清的钱粮供给也不宽裕,看看他们现在占据的地盘,不管是齐鲁部分还是中原部分,还是北直隶本身,都早已经被战争灾害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正常情况下,只凭这些地方的钱粮税务,是绝养不过鞑子十几万大军的。

    可这拦不住清军已经占据了河东。

    比之中原齐鲁北直隶,河东在崇祯中前期也是农民军盘桓厮杀的地带,但到了崇祯后期,那几年里河东可就安稳很多了。

    再加上河东的盐池,那还是能筹集到不少的钱粮的。

    何况还有早跟鞑清绑到了一块的八大家的鼎力支持,短期里看,清军财政还支撑的下去。

    而李自成呢?

    关中之地已经残破成什么样子了,刘良佐是没亲眼看过,但他也知道的不少。

    当初孙传庭整顿出的数万秦军那就已经是秦地的极限了。

    如何供养的下李自成数十万人马?

    李自成或许在军事上还能顶得住鞑清兵马的攻势,然而钱粮上的紧缺却注定了他在关中是待不下去的。

    没有了关中,李自成就只能往荆北去,那接下来他们的目标除了湖广就再无第二条出路。

    所以,大明注定是不成了的,李自成这一丧家之犬也注定好不到哪去。

    刘良佐现在就笃定这天下必然属于鞑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