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1 历史车轮竟然碾自己脸上来了(三更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91 历史车轮竟然碾自己脸上来了(三更求月票) (第2/3页)

,他自然是不会藏私的。

    朱棣听了,想了一下才回答道:“父皇教训地是,孩儿记住了!”

    朱元璋看了其他几个儿子一眼,见他们好像都在认真听着,便转回头,看向张一凡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如今对倭国了解得太少,不好确定他们的情况!”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派人去探查倭国的消息呢?”张一凡一听,立刻追问道。

    听到这话,朱元璋一愣,下意识地说道:“海路凶险,往来不便,如何探查?”

    太子朱标听了,也是点头附和道:“是啊,而且你说得这个情况,毕竟是最坏的情况,为了这种可能都不存在的情况,要投入人力物力,就实在太不划算了!这种事情上,你还不懂……”

    “我还不懂?”张一凡听了,心中接了这句话,“那谁懂?我又不是真得只是柳家村的孤儿!”

    心中这么说着,他便开口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和倭国做买卖,顺便就能刺探到倭国的具体情况了啊!”

    说到这里,他立刻又补充说道:“那些海商冒死都要出海做生意,显然是能赚钱,甚至是赚大钱才会这么做。既然如此,那一边做买卖赚钱,一边刺探他们的消息,一举一动都能被我们掌握,岂不是一举两得?”

    如果说,张一凡只是说做海贸赚钱,那朱元璋估计不会同意,直接就拒绝了。

    但是,张一凡先提出了一种假设,可能会危及大明江山的长久,那朱元璋就重视了。

    事实上,洪武元年派去倭国的使者会被杀,正是因为大明这边不了解倭国的情况所导致的。

    朱元璋有过教训,又最重视朱家王朝的稳固,因此,在听了张一凡的话之后,就立刻认真地考虑了起来。

    既能赚钱,又能掌握消息,好像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似乎都是好事。

    想了一会之后,朱元璋转头看向大儿子,吩咐他道:“一凡的这个提议,似乎是有些道理的,你派人调查下,看是做什么买卖为掩护去刺探消息,能一举两得?”

    从他这个话中可以听出来,在朱元璋的眼里,做买卖是其次,关键是刺探到消息。

    张一凡心中如此点评着,不由得摇摇头,重八同学,你还是见识少了点啊!

    这么想着,他便又开口对朱元璋说道:“倭国如此,对于我们大明周边其他国家,其实也可以这么做,最终就能防范于未然,可保大明江山长长久久!”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由得一愣。这个扩大化,又是他没有想到的。

    回过神来,他不由得盯着张一凡,心中很想知道,这个张一凡才十六岁,还是柳家村的孤儿,并没有老师教他过,他是怎么想到的?

    张一凡被他盯得有点发毛,但是也没想到自己说错了什么。

    他正在猜着呢,却听朱元璋开口说道:“如果是针对所有大明周边国家的话,那必须要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来做这个事情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