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九章 军号嘹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九章 军号嘹亮 (第2/3页)

,出腿既定格,些许时间动作不会有任何变形。

    队长的下一个口令终于下达,并没有分出输赢,部队生队列中的声音窃窃私语,“和我们连长比,谁能比得过!”

    大概是大二的那一年,阅兵前几天,打蓝球时不小心摔倒,脚尖忤地,能听到踝关节一阵稀哩哗啦的骨头错位声,到卫生队进行了校正,并无大碍。

    生性要强,仍然坚持参加阅兵训练,脚踝肿得鞋都难穿进去,按照规定阅兵必须得着制式皮鞋,如此方队行进,才能出气势,好不容易穿上,皮鞋夹脚,关节肿大,每踢出一步正步,钻心般疼痛,好强才勇敢,竟然也坚持下来了。

    体能训练有统一的训练服,跑步操要步伐整齐,番号声响亮,如果是单双杠,轮流作业,比谁会做的练习多,比谁做得个数多,还比秩序,未上杠人员,跨立姿势,场地前精神饱满,排成一列整齐站好。

    上下课途中,一般以区队为单位,列队行进,三四百米的路程,一路下来,都是指挥员略带夸张的口令声,比的是谁韵律感更强,更具有磁性,更有时空的穿透力。

    整齐的队伍,清一色的橄榄绿,如军用腰带般暗红的皮包,一路的番号声,一路的军歌声,林荫夹道,特别有画面感,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课堂的学习内容太丰富,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摸索了规律,只在考前两星期突击背诵,剩下的时间用来强化自己的爱好,弥补自己的不足,估计是这样的,因为许多学员,在课程之外,有自己独特的一技之长。

    比如我同期入学的同乡,他就是计算机爱好者和美术爱好者,可谓多才多艺,是学员队当仁不让的文艺骨干,文艺骨干还有许多,自己在这方面天生不足,文艺活动沾不上边。

    有的写作水平出色,能在院校的校刊上时常发表,甚至被桂林日报采用。有的音乐是强项,或唱歌或乐器,甚至能加入院校乐队。有的擅长舞蹈,文艺汇演,总能为学员队争光。还有的蓝球打得相当好,学员队之间,大队之间,蓝球比赛经常,总能见他们活跃的身影,出色的得分能力,过人水平,叫好声一片。

    那时计算机并不如现在这般普及,有一间特别大的计算机室,学员太多,理论课多,真正上机操作的时间并不多,我还在摸索着五笔打字,我的同乡已经能理解编程语言。

    院校崇尚文化,学员队的前面,总有两块黑板报,反映平时生活训练,抒发军营梦想和豪情,带着了比较的味道,特别被看重,总是要精心准备,同乡在美术方面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期板报都由他主笔,板块活跃,画面生动,特别能反映时代主题,特别能吸引眼球。

    或许正是对业余所长的看重,因为学员队的荣誉,多是通过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