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东北是个好地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东北是个好地方 (第2/3页)

有属于大明多久,毕竟古代的先天条件在那里放着,奴儿干都司在当时就是一个赔钱货。

    那里不能种粮食,这也就意味着大明的军民在那边驻扎就是要消耗无数由内地运来的钱粮,这样的结果肯定不会被统治者所容忍的。

    于是,在永乐大帝死后没两代皇帝的时间里,大明也就渐渐的放弃了地处苦寒之地的兀良哈等地,也放弃了当初远征而来的安南故土,同时,也放弃了下西洋战略。

    这等于是直接把永乐时期建立的所有功勋给否定了大半。这也导致了永乐大帝在有明一代及封建王朝终结的几百年里,他最令人称道的政绩是修撰了《永乐大典》,而其他的也就没啥可提的了。

    直到封建时代的终结以后,人们才渐渐的看清楚当时永乐大帝的伟大,并开始称颂他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收服安南的伟大功绩!

    由此可见,人亡政息, 人走茶凉的事情,在古代社会里体现的是多么的淋漓尽致。

    古代的政权系于人治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从来还未有过几位继任皇帝可以继续沿着先帝的政策走上几年的。

    更多的都是在群臣的劝谏下改弦易辙, 偃武修文,善待天下士大夫,然后达到所谓的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

    当然是不是真的这样有待考证,但是,如果一个皇帝真的对臣下很好,不搞激进改革,在很大几率上,这位皇帝是会被称颂为贤君明主的。

    言归正传。

    看到朱常洛指着这么大一片地上,万历皇帝的内心还是毫无波动的,毕竟,他也是接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长大的皇帝。

    对于,这些蛮荒之地,他的兴趣也不是太大。

    但是,接下来的朱常洛的一句话就让万历皇帝的眼睛发亮了。

    朱常洛说道:“父皇,李如松这次功绩如果往大了说,那是直追汉唐的功绩。单凭着一个功绩,父皇之名就可比肩汉之武帝,唐之太宗。千古一帝的称呼在父皇身上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这话,万历皇帝爱听。哪个皇帝不想有这帮功绩呢?纵观二十一史和大明之前的十数位皇帝,真正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者,少之又少,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