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三章 灭百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九三章 灭百济 (第2/3页)

登州就已经写信提醒了李治,不要相信百济这个国家。

    有了李佑的提醒,李治这位看似文弱的帝王,在发给百济国王的诏书中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姿态,他要求百济国王立即停止对新罗的军事行动,并立即把原新罗国土归还该国:“如百济国王决意对新罗继续采取军事攻势,朕将派遣包括契丹籍士兵在内的联合部队,经由辽地深入百济。对于事件后果百济王可先行自酌,以免后悔!”(“任王决战,朕将发契丹诸国,度辽深入。王可思之,无后悔!”)

    只是李治的旨意下达之后,百济完全无视了李治的警告。

    百济王廷上下严重低估了对大唐的国家实力和战斗意志。他们认为高宗时代的唐朝虽然已基本完成王朝初级阶段建设,处于国力上升阶段,但仍没有摆脱被动处境,认定这个庞大帝国在可以看到的将来仍会继续韬光养晦隐忍下去。

    而且,从地理上来看,百济与唐朝陆路不通,两者之间隔着唐朝一直没有平定的高句丽割据政权,而于海路而言,两国隔海相望,今天的黄海对于7世纪的人类来说是一道难以从容逾越的天然军事屏障。百济王廷没有认真对待唐朝的警告,依然故我。

    永徽六年,李佑回到了大唐中枢之后,百济与高句丽再次达成战争默契,从西、北两个方向夹攻新罗。

    新罗局势再次紧张,立即向大唐中央政权告急。

    李佑还记得那天收到了新罗求救信件的时候,李治第一时间召见了他,李佑看得出来,在自己的影响下,李治已经对百济有了铲除之心。

    所以李佑支持李治出兵,有了自己五哥的默许,李治很是开心,他立即下旨“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试图从陆上减轻新罗的军事压力。

    不过这次李治有些保守,唐军兵力不多,以致高句丽低估唐朝战争决心,“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水逆战”。在这场战斗中,骄傲轻敌的高句丽军队被唐军“大破之,杀获千余人”。

    可是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