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星火燎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七章:星火燎原 (第2/3页)

上面用粉笔写着“星火”两个大字,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倔强的力量。他想起林默生前的愿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看见世界”,现在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医疗那边呢?远程手术系统运行得怎么样?”陆云问道。

    “很顺利!”苏茜调出另一份数据,“上周三,协和医院的李教授通过‘灵枢’系统,给西藏那曲的一位先心病患儿做了手术。手术时长比传统方式缩短了 40%,患儿现在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她点开手术录像的片段,画面里,李教授戴着神经接驳器,手指在虚拟操作台上游走,远在千里之外的机械臂精准地夹起手术针,缝合的伤口整齐得像艺术品。

    林建国看着画面,突然笑了:“周岚当年做第一台神经干扰器时,总说‘技术要暖,要带着人的温度’。现在你们做的,就是她想做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正是周岚的实验笔记,“这上面写着,2001年她去山区义诊,看到一个聋哑女孩用手语说‘想听听鸟叫’,回来后就熬了三个月夜,改了七版神经听觉方案。”

    陆云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画着简易的听觉神经映射图,旁边写着“要让声音有温度”。他突然明白,“灵枢”技术能迅速被人们接受,不是因为它有多先进,而是因为它藏着这样的温柔——不是冰冷的代码,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下午三点,星火科技的全球发布会在京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场外,来自二十三个国家的记者举着相机,镜头对准入口处的“星火”标志——那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点组成的火焰图案,每个光点都代表一段被技术温暖的故事。

    陆云站在后台,整理着西装领带。苏茜递过来一杯温水:“别紧张,全球有十亿人在看直播,他们都在等‘灵枢’的未来。”雷罡拍了拍他的肩膀,义肢传来沉稳的力量:“放心,安全队已经扫清了所有隐患,熵公司的余孽翻不起浪。”

    林建国走过来,将那个刻着“周”字的 U盘塞到陆云手里:“带着这个,就像老林和周岚都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当年远建科技的发布会,周岚也是这样紧张,手心全是汗。”

    陆云握紧 U盘,冰凉的金属外壳传来安心的触感。当灯光暗下来,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涌来。他看向观众席,林建国、张启明、苏茜、雷罡坐在第一排,眼里满是期待。

    “大家好,我是陆云。”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也传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谈复杂的技术参数,只想给大家看几个画面。”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全息屏亮起。首先出现的是雷罡,他正在教一个失去手臂的小男孩使用义肢,男孩的手指第一次抓住皮球时,两人都笑出了眼泪;接着是云南的教室,孩子们通过终端“走进”敦煌莫高窟,虚拟的飞天壁画在他们身边流转;然后是西藏的医院,术后的患儿对着镜头挥手,眼里闪着光。

    “这些画面,是‘灵枢’技术的全部意义。”陆云的声音带着力量,“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公司的私有财产,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熵公司曾想把它变成控制他人的武器,但我们证明,科技的本质是守护。”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记者擦着眼泪,有人举着写有“谢谢星火”的牌子。陆云等掌声平息,继续说道:“今天,我宣布一个决定——星火科技将开放‘灵枢’终端的底层代码,邀请全球的开发者、科学家、公益组织加入我们。”

    他按下手中的控制器,屏幕上出现了代码库的界面,绿色的字符像溪流般滚动:“我们设置了‘星火基金’,支持所有为普惠而做的技术创新。无论是帮助残障人士的义肢升级,还是偏远地区的教育设备改良,只要是为了让更多人被温暖,我们都全力支持。”

    会场瞬间沸腾了!记者们纷纷站起来提问,闪光灯亮成一片。陆云看着台下的景象,突然想起林默生前说的“星火燎原”——此刻,那些散落在全球的善意与智慧,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