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地下室里的星火工坊 (第2/3页)
但只要清理干净,再连接上我们带的风机,就能把外面的新鲜空气引进来。”陆云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一把扳手,朝其中一根管道走去。
雷罡放下背包,走到大厅的一角,开始检查墙壁的厚度。他用拳头轻轻敲击着墙壁,听着里面传来的沉闷声音:“混凝土厚度至少有一米五,能抵御常规炮弹,电磁屏蔽效果也不错,当年的工程质量还是过硬的。”他转过身,看着苏茜:“预警系统就装在入口和大厅的四个角落,确保没有死角。”
苏茜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红外热成像预警器和一堆传感器。她蹲在地上,熟练地连接着线路,手指在设备上快速操作着。“入口处装两个主动式红外探测器,大厅四角装被动式的,这样一旦有人靠近,就能立刻报警。”她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了看天花板上的管道,“通风管清理好后,我可以在管道里装几个微型摄像头,监控外面的情况。”
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几乎没有合眼,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空洞的改造中。
第一天晚上,大厅里燃起了一堆篝火,火焰跳动着,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篝火旁放着几块石头,上面摆着压缩饼干和矿泉水。雷罡靠在柱子上,擦拭着他的义肢。那是一条金属义肢,关节处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是他从废品站淘来的,自己改装了一下。他的动作很轻柔,像是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苏茜坐在篝火边,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屏幕上显示着预警系统的设计图。她时不时地皱起眉头,在键盘上敲击几下,修改着设计方案。陆云则在一旁拆解着一台旧服务器,手指在密密麻麻的线路中灵活地穿梭着。
“明天我去清理通风管,”陆云突然开口说道,“里面的灰尘和杂物肯定很多,需要花点时间。”
“我和你一起去,”雷罡放下义肢,“通风管很窄,两个人配合效率更高。”
苏茜抬起头,看了看他们:“我明天把预警系统的硬件装好,然后开始调试软件。对了,暗网那边我也得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陆云和雷罡就拿着工具钻进了通风管。管道里漆黑一片,充满了灰尘和蛛网,呛得人直咳嗽。陆云在前边开路,用钢管拨开堵塞的杂物,雷罡跟在后面,用吸尘器清理灰尘。管道里空间狭小,两人只能匍匐前进,肩膀和膝盖不时碰到管壁,留下一道道划痕。
“前面有个转弯,”陆云的声音从前面传来,带着一丝沙哑,“小心点,管壁上有很多铁锈,别刮到手。”
雷罡应了一声,加快了速度。转过弯后,管道突然变宽了一些,露出了一个小小的排气孔。排气孔外面长满了藤蔓,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照进来,在管道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找到了!”陆云兴奋地说道,“只要把这里的藤蔓清理掉,再装上风机,新鲜空气就能进来了。”
与此同时,苏茜正在大厅里安装预警系统。她站在梯子上,把传感器固定在墙壁上,动作麻利而精准。她的额头上渗满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衣服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印记。安装好传感器后,她回到篝火旁,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调试软件。屏幕上的代码快速滚动着,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
第三天下午,防空洞的改造终于基本完成。
大厅左侧被改造成了实验室。陆云的工作台占据了大半空间,上面摆满了电子元件、3D打印的零件和各种工具。一台自制的生物电测试仪放在工作台的中央,屏幕上显示着跳动的绿色波形,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工作台的一角放着一杯冷掉的咖啡,杯壁上印着淡淡的指纹。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金属盒,里面装着“灵枢”装置,散发着微弱的温度。
大厅右侧是苏茜的“作战指挥室”。五块显示屏并排挂在墙上,分别连接着城市监控、暗网论坛和无人机侦查系统。显示屏下方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键盘、鼠标和一个平板电脑。桌子的一角摆着一个旧的毛绒兔子挂件,是苏茜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依旧干净整洁。苏茜坐在椅子上,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屏幕上的画面不断切换着。
大厅最里面的角落,是雷罡的武器库。这里堆放着他用废弃零件改装的弩箭和爆炸装置。弩箭的箭杆是用铝合金做的,箭头磨得锋利无比,闪着寒光。爆炸装置外面裹着一层防水布,上面印着雷罡自己画的骷髅头图案。武器库的旁边放着一个旧军用水壶,壶身上刻着“0713”的编号,是雷罡在部队时用过的。
“试试这个。”陆云拿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金属芯片走了过来,递到雷罡面前。芯片呈银白色,表面有细密的纹路,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神经增强模块,植入义肢后,能提升 30%的反应速度。”
雷罡接过芯片,仔细看了看,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