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意外的求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意外的求助 (第2/3页)

    发送按钮按下的瞬间,他仿佛能想象到屏幕另一端的人有多急切。果然,不到两分钟,一个压缩包就传了过来,名字是“求大神救命_v3”——看来已经修改过三次了。

    陆云将文件导入电脑,解压后跳出的第一个文档就是设计图,用最基础的 CAD软件画的,线条有些粗糙,但标注得异常详细,每个零件的尺寸、材质都写得清清楚楚。旁边附了一张照片:一张破旧的木桌上,散落着各种零件——焊锡膏凝固在角落,几根导线被剪得长短不一,一个黑色的塑料外壳已经被锯开,里面露出缠绕的线圈和几个小小的电机。照片角落里,能看到一截轮椅的金属扶手。

    原来“墨影”自己也是行动不便的人。陆云的心微微一沉,指尖滑动鼠标,打开了测试数据文档。表格里密密麻麻填着参数:“肌电传感器采样率 1000Hz,延迟 0.8秒”“电机型号 37GB-520,扭矩 1.2kg・cm,持续工作时间 42分钟”“滤波算法采用均值滤波,波动误差±0.3V”……每一行后面都跟着红色的批注,写着“不行”“太慢”“容易烧”。

    “灵枢,分析问题。”

    蓝色界面瞬间切换,设计图上出现了几处醒目的红色标记。“第一,滤波算法选择错误,”灵枢的声音同步响起,“均值滤波对肌电信号的瞬时波动抑制不足,且运算耗时过长,导致信号延迟。建议替换为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自适应阈值校准,可将延迟降至 0.1秒以内。第二,微电机型号匹配失误,37GB系列为玩具级电机,无法承受义肢持续负载,建议更换为 130SZ型直流减速电机,扭矩提升至 2.5kg・cm,功耗降低 40%。第三,机械结构存在应力集中点,此处——”界面上的红色箭头指向手掌关节处,“塑料外壳厚度不均,长期受力易断裂,建议采用 ABS+PC合金材质,并增加加强筋结构。第四,电源管理模块设计不合理,采用线性稳压而非开关稳压,转换效率仅 60%,需优化电路拓扑……”

    陆云静静地听着,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将灵枢的分析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他知道“墨影”可能没学过复杂的算法,特意把卡尔曼滤波的原理简化成比喻:“你现在的滤波方式就像用筛子筛沙子,连细沙带碎石一起滤,自然慢;卡尔曼滤波更像有智能的筛子,能先判断哪些是有用的信号(细沙),哪些是干扰(碎石),只留下需要的部分,速度会快很多。我给你一个简化版的算法公式,你直接代入 Arduino开发板就行,代码我附在后面了。”

    关于电机的选择,他没有只给型号,而是找了三家性价比高的批发商地址,备注“这几家支持小额零售,我以前买过,质量没问题,记得选带减速器的版本,虽然贵五十块,但不用你自己组装,省时间”。

    结构优化部分,他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用红线标出需要加厚的地方:“你可以去废品站找旧的笔记本电脑外壳,那种材质就是 ABS+PC的,加热后能塑形,比买新的便宜一半。加强筋不用太复杂,剪两条细铁片粘在里面就行,我试过,承重足够。”

    最后,他补充道:“电源部分我给你改了个电路设计图,用开关稳压模块,转换效率能到 90%,这样电池容量不变的话,续航能延长到两小时以上。如果实在买不到模块,我教你用旧手机充电器改一个,步骤很简单。”

    敲完最后一个字,陆云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他伸了个懒腰,窗外的风卷起落叶,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在这时,私信窗口又亮了。

    “大神!您的回复我看完了!”墨影的消息带着明显的激动,“那个滤波算法的公式,我之前在论文里见过,但一直不知道怎么简化,您给的代码我刚才试了一下,延迟真的降下来了!还有电机型号,我刚才查了参数,正好符合要求!结构那个点,我昨天测试的时候就觉得那里有点软,您一说我就明白了!太感谢您了!我明天就去买零件,等做好了一定给您发照片!”

    紧接着,又是一条消息:“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