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举、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武举、科举 (第3/3页)

熏陶学到不少招数,及长武艺日精,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等各有独至之处,尤以大刀起舞称著乡里,其弟冠甲及武友们虽随三甲同时苦学练习,但是不及三甲所学精熟。其父见三甲虽十五、十六岁已成彪形大汉,又兼膂力过人,是块以习武成大器的料,就送他到杨什八郎村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以期三甲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杨师傅精心教练、指点,三甲谨遵师训,刻苦求学,武艺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如盘龙翻舞,套数多变,跑马射箭又百发百中。

    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全家及武友为之庆贺。参加会试者多为豪门子弟,他们衣着华丽,多以重金贿赂考官拜师于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无资进礼,很叫那些同考举子小看,视他为"穷猴"。会试前,恭亲王奕忻便服到校场看诸子演练,见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动收在门下,于是,三甲没费分文有了名望之师。会试时,三甲弓、刀、石样样精熟,技压群雄,名列榜首,恭亲王奕忻被同僚称之谓"慧眼识才"。一时三甲这位"穷猴"身价大增,同考诸子竞相称兄道弟。殿试时,三甲舞动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飞于考场上,刀舞风生,寒光夺目,一会儿蛟龙潜水,人刀伏地,如惊涛滚动;一会儿鲲鹏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光绪帝龙颜大悦,监考官喜出望外,于是三甲一举夺魁,钦点状元及第。这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最后一名武状元。

    清朝最后一个文举人是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举人,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举人,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贴多部;大字法贴亦有出版。刘春霖的名字已载入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辞书《中国书法大辞典》。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受日伪打击后,病情逐渐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4年1月18日逝世于北京(又一说逝世于1942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