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八章 玻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八章 玻璃 (第3/3页)

为原料里杂质的不同,总是变得五颜六色,品质也因为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但还不至于难得一见。

    文森在和法师工会合作办工坊时也稍微了解过,用石英砂烧制,然后吹制玻璃的工艺也是存在的,算是炼金工坊的独门技术。

    绝大多数民众认为那些东西高不可攀,便都用更便宜陶制品替代,只有穷奢极欲的贵族们能养活了这个小众市场,让技术和经验得以缓慢传承。

    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基础科学的缺乏,炼金术师和工匠即使能够摸到点门道,但始终无法解释玻璃在烧制过程中为什么颜色会变得五颜六色,外表也变得奇形怪状的原因。

    至于能够当门窗镜子的大块平板玻璃,在他们听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加上炼金术士们死守秘密绝不外传,所以行业的进步一直十分缓慢。

    如果认为烧沙子就能获得像样的玻璃,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没有能高温煅烧的熔炉,特殊合金的吹管,各种连匠人自己都搞不清的秘密配料,传承了手艺熟练的匠人,还有在良品率低下时不得不准备的大量金钱,一般的炼金工坊根本造不出像样的玻璃。

    所以当文森将瓶子放在沙尔克面前时,他看见后还是感到颇感惊讶的。

    「如果我能够在保持质量的情况下,将每瓶酒的价格压到3个金币以下,并且在甜水村大量生产的话,您认为村里人还会贫困,以至于不得不为了生计举旗造反吗?」

    3个金币?沙尔克怀疑自己听错了。

    一家农民每年能收入五个金币就足够活命,一瓶酒哪怕是卖三个金币,只要有几百瓶的产量,养活村民就绰绰有余了。

    怕不是人人都会因此变得富裕,远超周围任何村庄。

    这才是所谓的甜水村特产的真正含义吧。

    「这个瓶子就是用村里的原料生产的……如果我在甜水村建立酒坊和玻璃工坊,每年让产量达到两万瓶以上,其实玻璃瓶只是一种选择,也许还能弄个青花瓷瓶,」文森露出自信的笑容,「无恒产者无恒心,有了产业,贫困和混乱不就消失了吗?」

    真是狂妄啊!

    对此不置一词的沙尔克无意中看了女儿一眼,却发现妮妮娅抱着酒瓶,正在望向文森。

    少女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信任和崇拜,老父亲是看得一清二楚。.

    小电康

    ,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