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石匣语 (第2/3页)
石匣前跪了整整一夜,求太爷爷保佑孩子能平安长大。”
石匣突然剧烈晃动,绒布下竟还有层暗格,暗格里躺着个更小的木匣,匣盖刻着“安”与“辞”两个字,是用朱砂写的,颜色鲜艳,显然是近年才添的。
“是我娘刻的。”安寻打开木匣,里面放着三枚铜铃,大小不一,铃身都刻着字:大的刻“风来”,中的刻“风止”,最小的那枚刻着个“寻”字,铃舌是用玉石做的,碰一下,发出清越的响,像山涧的水流过石缝。
“她总说,我们家的男人都绕着这石匣转,”安寻把小铃系在苏辞手腕上,“现在多了个你,这铃该有新主人了。”
铜铃在她腕间轻轻晃,匣外的锁龙藤突然疯长,藤须顺着石缝往匣内钻,缠上那卷桑皮纸,像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什么。苏辞突然注意到,绒布的角落里有根极细的红线,缠着几缕灰黑色的发丝,显然就是图纸里说的“阿月青丝”。
“太奶奶没能等到桥成。”安寻的指尖划过红线,“栈道塌的前一天,她在送饭的路上摔下了崖,太爷爷找到她时,手里还攥着这红线。”
石匣盖突然开始下沉,像是要重新合上。苏辞慌忙把铜片、玉佩、铜钱都放回匣内,桑皮纸卷却在这时散开,露出里面夹着的片干枯的野菊花瓣,与之前在木盒里找到的一模一样。
“等等!”她展开最里面的纸页,上面有行新写的字,墨迹未干,是安寻娘的笔迹:“前日见雾中影,似有孩童持铃,疑是小石头魂魄,匣内铜钱可镇邪,望儿取之,助张叔寻得孩子遗物。”
安寻的手顿了顿,他抓起铜钱,转身就要往山下走,石匣却“咔”地锁住了,铜片上的缠枝纹突然亮起,在地上投出个影子,像幅地图,标注着崖底某处的位置。
“是小石头的藏身处!”苏辞指着影子,“锁龙藤的根须都往那边指!”
锁龙藤的藤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顺着石匣的边缘往崖底延伸,像条绿色的指引线。安寻把小铜铃塞给苏辞:“你拿着,若迷路就摇铃,我娘说这铃能唤来护桥的灵。”
他顺着藤路往下跑,身影很快消失在崖壁的阴影里。苏辞蹲在石匣旁,看着匣盖慢慢合上,铜片上的金光渐渐隐去,只留下缠枝纹在石面上若隐若现,像句没说完的话。
风掠过崖顶,腕间的铜铃轻轻响,引来几只灰雀,落在石匣旁的锁龙藤上,叽叽喳喳地叫,像在传递什么消息。苏辞突然发现,藤叶间藏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来,是块绣了一半的帕子,上面绣着石匣的模样,匣盖敞开着,里面飞出两只蝴蝶,一只翅膀上绣着“安”,一只绣着“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