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四章:棘手的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四章:棘手的问题 (第2/3页)

    要知道在党内,干部的任用和提拔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一般除了要看战绩外,资历和出身以及文化水平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

    但是绥察军区就不一样,在绥察军区似乎是只看战绩,其他的似乎并不重要,一个二十八岁的司令员已经够引人瞩目的了,然而绥察军区除了年轻的司令员之外,各部队的指挥官都年轻的让人牙疼。军区政治委员云鉴和93师师长杨成武都是三十五六岁,但是放在绥察军区已经算是老的了,向黄思成、黄炳炎、王汉森都是刚刚三十出头,即便是放到国民政府的现役部队里,这样的年龄给个步兵营长都是破格提拔,更不要说当师旅长了。

    再看马铮这次上报的这个整编方案,如果延安方面真的通过的话,恐怕一下子要出十几个三十岁左右的师长和师政委了。就像刚刚提拔为整编三师政治委员的铁心兰,先不说土匪出身,就拿这个年龄来说就让人很不满意。二十九岁的师政委?而且还是女的?

    现在可不是长征时期,二十多岁的师长政委,甚至是军团长也不稀罕。但是经过长征后,一大批的有经验有毅力的指挥官成长了起来,所以八路军的军事主官的提拔就变得困难了很多,再加上部队缩编很厉害,许多十几年军龄的老战士还都在班排长上徘徊。

    但是绥察军区却出了很多军龄两三年,年龄二十多岁的师旅长,所以党内部分同志对此意见很大。自绥察军区成立之后,这样的意见就一直没有平息过,经常有人拿这事儿到主席等人面前说事儿,只不过一直以来马铮所部的战绩实在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所以主席等人也就没有立即着手处理这件事儿。

    其实主席等人也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对于绥察军区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儿,所以他们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将大批有作战经验的红军调入绥察军区,又将绥察军区的部队成建制的调到八路军其他部队。

    然而这些措施根本就没起多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绥察军区的部队发展太快,你调走一个团我很快就新组建两个团,到最后绥察军区老兵的比例竟然是越来越少,到现在已经不足两成了,也就是绥察军区十个士兵里面只有两个是红军出身的老兵,这距离主席等人五成的底线差之甚远。

    而马铮所部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不但成就了现如今十几万精锐,也就造就了那些在党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