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苦杏仁味(下) (第2/3页)
手,他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找老师傅定制一个传统糖画?只是为了留下“隼”的象征吗?为什么不直接画一个或者打印一张图片?
罂粟籽在这个案件中扮演什么角色?仅仅是传统工艺的一部分,还是有特殊含义?
凶手与赵乾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商业伙伴?同行竞争?还是有着更深的恩怨?
“邢哥,现在去哪?”小陈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邢从舟看了看表,下午一点多了。
“回局里。我想再看看暗格里的那些文件。”
他有一种直觉,答案可能就藏在那些使用代号的交易记录中。
回到局里,邢从舟直接去了证物室,申请调阅赵乾暗格中的文件。
他特别关注那些与“隼”有关的交易记录,发现“隼”既是卖家也是买家,角色转换取决于交易物品的性质。
当“隼”作为卖家时,提供的多是青铜器、玉器等高古文物;当作为买家时,则多收购瓷器、书画等更易流通的艺术品。
邢从舟注意到,最近三个月,“隼”作为卖家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交易的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中几件甚至是国家一级文物,理论上不可能在民间流通。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朋友的电话——省博物馆的研究员,专攻古代青铜器。
“李教授,不好意思打扰您,想请教几个专业问题。”邢从舟客气地说。
寒暄几句后,他描述了其中几件青铜器的特征和铭文。
电话那头的李教授越听越惊讶:“小邢,你描述的这些器物...听起来很像是几年前河南一批被盗的文物啊!当时震惊全国,但一直没破案。”
邢从舟心中一凛:“能确定吗?”
“有几个特征非常吻合,尤其是那件龙纹青铜爵,我记得很清楚,腹部有一道细微的修补痕迹,是商代晚期非常罕见的工艺。”李教授语气严肃,“你们是从哪看到这些的?”
“正在调查的一个案子中。”邢从舟含糊其辞,“这些文物价值多少?”
“无法估量!都是国宝级的!”李教授激动地说,“如果真是在市面上流通,单件价值都在千万以上!但这是严重违法行为!”
挂断电话后,邢从舟感到案件的分量陡然加重。从普通凶杀案升级为了涉及国宝级文物走私的大案。
他立即向老周汇报了这一发现。
老周听后沉默良久,表情凝重:“看来这个‘隼’不是普通角色。要么是大文物贩子,要么是盗窃团伙的核心成员。”
就在这时,技术队的小高兴奋地冲进办公室:“周队,邢哥,有发现!”
他手里拿着几张放大的现场照片:“我们增强了糖画融化前的图像,果然在底部发现了一个用黑芝麻拼成的‘王’字!与老糖王说的完全一致!”
邢从舟接过照片仔细查看。虽然糖画已经开始融化,但底部的“王”字依然可辨。
“还有,”小高继续道,“我们比对了门把手上的指纹,发现一组不属于死者和他外甥女的指纹,与老糖王提供的那个定制糖画的人留在茶杯上的指纹吻合!”
案件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制糖画的人确实到过案发现场!
“立即排查全市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寻找符合特征的人!”老周下令,“重点查那些与文物鉴定相关的人员!”
整个刑侦支队顿时忙碌起来。通过公安系统的人口数据库和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名录交叉比对,两个小时后,筛选出了三个符合条件的嫌疑人。
第一个是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42岁,戴眼镜,但右手没有疤痕,开的也不是奥迪。
第二个是私立美术馆的馆长,45岁,开奥迪,但右手没有疤痕,而且案发时在外地开会,有不在场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