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盗墓 (第3/3页)
钉的;这是洛阳铲,最重要的吃饭家伙,你得学会怎么使,怎么从带出来的土里分辨底下有没有货,是哪个朝代的坑......”
黄爷一件件拿起来,讲解名字、用途、用法。
我听得头晕眼花,感觉比上学那会儿背书还难。
“这是下金钱,检查机关的;这是墨斗线,辟邪划界;这是飞虎爪,攀高用的......”
他又指着一些非工具类的东西。
看着这些东西,我汗毛又立起来了。
讲完一遍,黄爷让我挨个儿摸,记住手感、重量。
“家伙事就是命,不熟悉,关键时刻就得抓瞎。”
下午是文化课,主要是泥鳅教我。
他拿出些破旧的线装书,还有一堆泛黄的图纸,上面画着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星宿、地形。
“认穴看星,分金定穴,那是摸金校尉的高深本事,咱北派土夫子不全靠那个,但也得懂点皮毛。”
泥鳅指着图纸,“最基本的风水得要懂,啥地方藏风聚气,可能是好穴。历朝历代的墓葬规制、棺椁样式、明器特点,都得记。别他妈把唐宋的玩意当先秦的卖了,丢人现眼还赔钱。”
他还教我一些黑话切口。
“锅,就是墓;支锅,就是组队下墓;掌眼,是负责鉴定、定穴的;下苦力,就是干挖土撬石力气活的;卖米郎,是负责销赃出手的;炸锅,就是出事了,可能被雷子(警察)盯上了;起雾,就是墓里有毒气;尸变,也叫‘闹凶’;明器,就是墓里出的好东西;肉粽,是指保存完好的干尸......这些都得烂肚子里,跟外人半句不能提。”
我像块海绵一样拼命记,但东西太多太杂,脑子嗡嗡的。
实践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当时根本记不住,下了几次墓后,这些东西就刻在我脑子里了。
晚上吃饭前,黄爷会考校我。
答不上来,或者记错了,轻则没饭吃,重则就得挨那核桃敲脑袋,疼得钻心。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
白天练功认家伙学规矩,晚上啃窝头睡柴房。
累是真累,苦是真苦,提心吊胆也是真。
但奇怪的是,我心里那点恐慌慢慢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麻木和......隐隐的兴奋。
尤其是当我逐渐能认出不同朝代的墓土,能熟练使用洛阳铲打出规整的探洞,能说出那些黑话切口时,斌子和泥鳅偶尔会夸我一句“上手快”,连黄爷看我的眼神都没那么冷了。
黄三娘还是那样,时不时逗我两句,看我脸红就笑了。
有时练功晚了,她会偷偷塞给我半个白面馒头,或者几块冰糖。
我不敢要,又馋,最后还是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了,心里怦怦跳,也不知道是怕还是别的啥。
有一次我蹲马步又累又饿,眼前发黑,差点栽过去。
是她从后面扶了我一把,温软的身子贴了我一下,声音带着热气喷在我耳朵边:“小子,站稳喽,脚下不稳,怎么立得住?”
我浑身一激灵,像触了电一样,腿居然真的不抖了。
那天晚上,我做了个乱七八糟的梦,梦里全是黄三娘水汪汪的眼睛和那碎花裙下鼓鼓囊囊的胸脯,那种感觉欲仙欲死。
第二天醒过来,我红着脸,赶紧去冲了个凉水澡。
三娘比我大十岁,又是黄爷的闺女,我在梦里干的那些缺德事根本不敢说出口。
在院里待了快一个月,除了偶尔跟斌子出去采买点吃食,我几乎没出过那四合院大门。
黄爷管得严,说是生面孔,少在外面晃悠,免得惹眼。
直到有一天晚上,黄爷把我们都叫到正屋。
桌上摊着一张皱巴巴的地图,像是手工画的,上面标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
“来活儿了。”
黄爷指着地图上一个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