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零八章 流动的水墨长卷 (第2/3页)
织张七彩网——让飞行器像鸥群一样懂水性。”他想起白天在海埂大坝,有个卖烤饵块的大妈指着飞行器说:“这铁鸟要是能帮我送饵块,我就给它戴朵山茶花。”
最绚丽的创新发生在大理古城。当吴浩和林薇带着团队为白族老人运送药品时,遇见了扎染作坊的阿月婶。她的孙子在山外读书,每年雨季都因山路塌方无法回家。“铁鸟能不能帮我接孙子回家?”阿月婶的扎染布在风中飘动,像片流动的洱海。林薇蹲下身,轻轻抚摸布上的蝴蝶图案:“能,我们还会在机舱里放白族的‘蝴蝶泉边’民歌,让孩子路上不孤单。”
于是,世界上第一架“扎染飞行器”诞生了。机身上绘着白族的蝴蝶图案,舱内循环播放着白族调。阿月婶的孙子第一次乘坐时,手里紧紧攥着块扎染方巾,对着舷窗外的苍山洱海挥舞,方巾上的蝴蝶仿佛要振翅高飞。林薇后来在代码注释里写道:“当科技学会像扎染布一样吸纳民族色彩,才算真正读懂了春城的绚烂。”
离开春城前,吴浩和林薇去了趟官渡古镇。古街上,彝绣艺人围着飞行器好奇地打量,林薇教他们用刺绣图案设计航灯纹理。一个老艺人突然展开绣品,上面绣着七彩的云纹:“这铁鸟要是能在天上绣出云彩,就算是真本事。”林薇笑着点头,当晚就在飞行器上调试出能随彝绣图案变换的航灯,红、黄、蓝三色在夜空中交织,像流动的七彩经幡。
飞行器起飞时,吴浩从舷窗望见阿月婶正在扎染作坊前挥手,她的扎染布组成了巨大的“蝴蝶”形。林薇的手机里跳出条新消息,是福利院小姑娘发来的视频:“吴叔叔,林薇姐姐,我们用扎染布做了飞行器模型,还给它装了孔雀羽毛翅膀!”视频里,小姑娘的模型旁,放着张画满滇池和飞行器的纸,上面写着:“希望春城的飞花也能被星星灯染成七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