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第2/3页)
胡安国见众人如此说,也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动筷。众人都在等待他前来,并未饮食,故而胡安国也知道众人饥肠辘辘,便不再多说了,吩咐开始吃了。但是,众人无人发出任何声音,静悄悄的非常的守礼。
王槐出自翰林院,也听闻胡安国的盛名,又亲眼见到本人就坐在旁边,更是难掩激动之情。回想当初,王槐早想亲自拜会,不过胡安国离开京城留在衡阳不曾出来,此事乃是他的遗憾,今日所见本人,岂能错过,想要与他共谈一下。
胡安国的盛名在外,又是大学者,还师从名师指点,故而众人吃过饭后闲来无事便与他谈论起经论、诸子百家等,还有一些人更是像偷师一样,恭敬不已,这让胡安国有些不适应。
若是十年前,胡安国怕是习以为常;十年后,胡安国常年留在家中,深居简出的,又甚少与众人谈论诗词歌赋、诸子百家等典籍之事。十年的空白让他有些忘记了这样感觉,似曾相识却又陌生。
胡安国面对众人的疑惑,只要知道的一律解惑,还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众人大为赞扬。并非恭维之词,乃是被胡安国的学识折服了。正因如此,众人之前还较为陌生,也渐渐的熟悉起来。
虽然王槐较为年轻,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一番谈论后,众人对他的印象也格外清晰,对他的学识也是非常赞赏。原本还有疑惑的人,在这一刻也信服了。接着,王槐针对自己今日遇到的事情说出来自己的一番道理,重点赞扬了赵构的行为,认为此乃读书人的典范。
胡安国等人听闻王槐所说的事情,皆是震惊不已,他不曾想到读书人中有这样的败类,而这些事情原本不必像胡安国禀报的。毕竟,胡安国乃是临时派遣,而他只需要回京禀报就好。
“此人到底是何人?”胡安国听闻王槐的提醒,才想起今日见到的那位年轻人,还有他身边的王管家。
其实,王管家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