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意识边界的呼唤 (第2/3页)
法老陵墓里的壁画,甚至有带着金属光泽的外星文字在门壁上流转。更奇异的是,光门后传来模糊的声响,不是单一的语言,而是无数重叠的低语——婴儿的啼哭、老者的呢喃、甚至是从未听过的生物嘶吼,像跨越时空的浪潮,拍打着意识的堤坝。
“这是什么?”陈志远的影像突然出现在林默身侧,他穿着熟悉的白衬衫,头发梳得整齐——这是他留在网络中的“意识锚点”,便于随时协助维护系统。老人的虚拟指尖触碰光门,却被一道柔和的力场弹开,“我在网络里待了三个月,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林默凝视着光门深处,那些流转的记忆碎片突然清晰起来:他“看见”战国的工匠正在铸剑,火星溅在青铜鼎上;“看见”火星探测器登陆时的红色尘埃,宇航员的呼吸在头盔里凝成白雾;甚至“看见”深蓝色的海洋中,远古生物正用鳍拍打水面。这些跨越时代、跨越星球的记忆,竟在光门后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这就是母亲提到的‘意识边界’。”林默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震撼。周岚的笔记里曾有过只言片语:“意识如宇宙,有可见的星辰,亦有不可探的边界,边界之外,是万物的起点。”他伸出手,指尖距离光门还有一厘米时,一股温暖的力量包裹了他,仿佛母亲的手掌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
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光门的瞬间,熟悉的松香味道突然传来——那是父亲修收音机时常用的松香,带着旧时光的温度。
“小默,别进去!”
林建国的声音从意识网络外传来,带着急促的喘息。林默猛地撤回手,意识瞬间从暗蓝色空间抽离,回到实验室。父亲正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磨得发亮的牛皮笔记本,书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正是母亲当年的实验笔记。
“你妈在笔记里写得清清楚楚!”林建国快步走到操作台边,手指颤抖地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贴着一张手绘插画:无数小烛火聚成光网,光网尽头有一道黑洞般的门,门边写着“原始意识海”。旁边的字迹因时间久远有些模糊,却依旧能辨认:“原始意识海是万物意识的源头,无个体之分,无记忆之界,一旦进入,个体认知将被消融,如水滴入大海,再无踪迹。”
林默凑过去,看到插画旁还有一行小字,是母亲后来补写的,笔尖带着颤抖:“1998年秋,误入边界边缘,见无数意识碎片沉浮,如无根之萍,惊觉守护个体记忆,远比探索边界更重要。”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设备的低鸣在空气中回荡。林默想起意识共振时感受到的那些记忆:07号对女儿的牵挂,03号对家人的愧疚,11号对流浪狗的善意,这些独一无二的情感,正是个体存在的证明。如果闯入原始意识海,这些珍贵的记忆终将失去载体,变成无意义的意识尘埃。
“顾明远穷其一生想摆脱肉体的束缚,却忘了意识的本质是‘独特’。”苏雨晴轻轻开口,指尖拂过母亲的笔记,“就像这些笔记,不是因为文字本身珍贵,是因为里面藏着妈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