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记忆裂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记忆裂痕 (第2/3页)

不知去向。

    苏雨晴的目光落在他脸上,带着一丝担忧:“你还记得你父亲提到过的‘陈志远’吗?”

    林默猛地抬头。这个名字像一根针,刺破了他记忆深处的迷雾。他想起十岁那年的暴雨夜,他撞见父亲和一个陌生男人在客厅争执,那个男人穿着中山装,领口别着一枚银色的徽章,父亲叫他“老陈”。后来他再也没见过那个男人,直到上个月整理父亲的病历,才在 2018年的精神评估记录里看到这个名字——“患者提及‘陈志远’时出现明显焦虑,心率升至 110次/分,否认认识该人物,随后出现记忆断片。”

    “我去查档案。”林默转身冲向数据终端,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发出密集的敲击声。实验室的灯光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闪烁,仿佛在应和他急促的心跳。医院的电子档案系统加载缓慢,进度条一点点爬升,林默的目光死死盯着屏幕,直到“陈志远”三个字再次出现。

    2016年 7月 12日,首次出现该名字,患者情绪平稳,称其为“旧同事”;2017年 3月 5日,患者听到该名字后突发心绞痛;2018年 11月,患者否认认识陈志远;2020年……林默的手指停在鼠标上,2020年之后的记录里,这个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明原因记忆障碍”。

    他深吸一口气,输入了另一个关键词:1987年 10月。

    屏幕上跳出的第一条结果就让他浑身冰凉——那是传呼机内部加密芯片的生产批次记录,生产日期清晰地印着:1987年 10月 15日。而在同一天的医院门诊记录里,有一条模糊的就诊记录,患者姓名处被涂抹,但年龄和性别与陈志远吻合,症状是“急性应激障碍”。

    1987年 10月 15日。林默感觉这个日期像一个无形的环,将父亲、陈志远、传呼机紧紧套在了一起。他仿佛看到三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父亲拿着刚生产出来的芯片,在医院走廊里与陈志远擦肩而过,两人的眼神里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发现吗?”苏雨晴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咖啡。咖啡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模糊了她的表情。

    林默把屏幕转向她,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你看这个日期,还有陈志远的就诊记录。他们一定有关系,而且都和这个传呼机有关。”

    苏雨晴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然后抬起头:“我们去材料分析室。”

    材料分析室位于实验室的最深处,这里的仪器比外面更精密,墙壁是厚重的铅合金,能隔绝一切电磁干扰。林默小心翼翼地从恒温箱里取出传呼机——这台 1987年产的摩托罗拉 Beep机,外壳已经泛黄,侧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那是他小时候不小心摔在地上留下的。他还记得父亲当时很生气,第一次骂了他,现在想来,那或许不是生气,而是恐惧。

    苏雨晴将传呼机固定在扫描台上,调整好焦距。“开始吧。”她按下启动键,扫描台发出轻微的嗡鸣,一道极细的 X射线从传呼机内部穿过,实时影像出现在旁边的显示屏上。

    起初,屏幕上只有一些陈旧的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线圈,都是 80年代的标准配置。苏雨晴皱了皱眉:“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林默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他记得父亲说过,这台传呼机“藏着重要的东西”。难道是他想多了?

    就在这时,扫描到传呼机底部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阴影。苏雨晴立刻放大影像,眼睛瞬间睁大:“这是什么?”

    那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被包裹在橡胶垫里,与其他元件没有任何连接,显然是后来加装进去的。芯片表面刻着一串微小的符号,像是某种密码。

    “进行成分分析。”林默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