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世 木兰辞 第六章 马革裹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世 木兰辞 第六章 马革裹尸 (第2/3页)

此风物?此时见到宫中威仪,更是战战兢兢、不敢仰视。

    有司宣召:着渤海国使者进呈国书

    使者小心翼翼的按礼仪将国书交给大唐礼部官员。

    按惯例,此时该由翰林供奉李白宣读国书,却迟迟不见李白现身。

    玄宗皇帝有些诧异,但不动声色,目视两旁,不见李白身影。

    高力士过来低声道:圣上,朝会之前我已派人去找太白学士,太白学士昨夜做长夜之饮,至今未醒...我知他性情狂放不羁,但邦交大事岂能儿戏!

    玄宗皇帝脸色沉了下来

    高力士和杨国忠心中暗暗得意

    玄宗皇帝心中怒气渐生,但渤海国使者在侧,不好发作。于是令高力士安排翰林院中其他学士宣读国书。不料却无一人识得番邦文字...

    玄宗怒视众学士,心道:国家养士多年,今日却无一个饱学之土与联分忧。此书识不得,将何回答发落番使,煌煌大唐,今日却被番邦笑耻...若今日无人识此番书,翰林院诸人一概问罪。别选贤良,并扶社稷。

    那渤海国使者本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但却半天不见有人宣读国书,抬头望去,只见御阶之下,众学士一个个双眼如盲、面有难色...

    渤海国使者不禁有些得意起来,刚才的畏缩拘谨一扫而空,朗声道:臣奉我渤海国主之命,特来下国书,请大唐皇帝陛下下令宣读国书。

    众学士闻言一脸尴尬,玄宗皇帝更是面色不虞

    渤海国使者更是得意:我主这次派我来大唐,一方面是呈送国书,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我见识见识天朝俊杰。难道诺大一个天朝,竟然无一人能读懂我一个小小渤海国的文字么?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玄宗大怒却是无可奈何

    此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小小渤海文字何足道哉,本朝怎会无人识得,适才无人应答,只是天朝想给渤海国留点颜面而已。

    语音方落,一个侍奉茶水的侍女越众而出,跪倒在玄宗面前:圣上,杀鸡焉用牛刀,这小小番书哪里用得着劳烦诸位翰林学士。敢请圣上恩准,让奴婢代为读这小小番书,也教渤海国使者见识见识,在天朝别说须眉男子,就是女流之辈也识得这小小番书。

    这名侍女正是黎欢。李白传授诗书文章之余也教过她诸国文字,黎欢性本聪慧,过目不忘,一段时日下来竟然也有小成,此时见到渤海国使者出言无礼,遂挺身而出为玄宗解围。

    玄宗大奇,心中虽有疑虑,但也好过无人识得渤海文字。就算读错,也能拖延一刻,也许另有转机也未可知,于是温言道:也好,你读吧。你年纪方幼,若有读错之处,也正好请使者指点一二。

    黎欢拿起番书,在御座前用唐音将番书逐字译出,语音清脆,宣读如流。使者大惊,连忙向玄宗皇帝谢过适才失言罪。玄宗龙心大悦。

    但那使者终是意难平,又对玄宗皇帝言道:我国离天朝路途遥远,为免耽搁时日,我主让我见过天子之后请即刻讨了回书回国复命。

    使者见黎欢年幼,心想也许只是识得文字却未必会写,所以才故意将了一军。

    玄宗皇帝如何不知他的心意,但若推辞岂不显得大唐示弱?于是望向黎欢

    黎欢也知皇帝心意,自己识得渤海文字不假,要说到写,简单的语句确实没问题,但国书要写的文辞华美引经据典,这确实有些为难...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

    黎欢:请陛下恩准,奴婢来写回书

    玄宗甚为喜悦:准了

    黎欢写了几句,渐感为难,暗自着急

    渤海国使者见状有些得意,心想终于扳回一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