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 木兰辞 第五章 直斩楼兰 (第3/3页)
的,这也是见了学士一时兴奋才出言唐突,还请学士莫要见怪。黎欢,快给学士赔礼。
李白一惊:黎欢?
女官诧异:怎么?学士认得她?
李白想起九原宴会上汪托醉倒时口中喃喃呼唤黎欢的情景,但又想到九原和长安相隔千里,边塞将士和宫中女子又怎能有甚瓜葛?而且汪托当时已经醉倒,口中所念的名字也许和眼前这个宫女是音同字不同而已
李白摇头:李白一届清流,得蒙圣宠才能出入宫中,怎能识得宫中之人?这位姑娘,平素也喜欢诗书文章?
黎欢:小女在家之日,跟随父亲大人胡乱读了些书,适才见学士大人诗作得好,心中实有感触,所以一时口快接了下去,还请大人海涵。
黎欢说着盈盈拜倒
李白连忙扶起黎欢,见她神情凄苦、眼角犹有泪痕,李白心中知晓,宫中操此贱役的女子若非贫民、便是入宫为奴的罪臣家属,如无意外,此生就是皇宫中的终身奴隶,只能在哀怨中渐渐老去,直至愁染白发、鬓染秋霜...自己的诗正是击中了她的痛处
念及此处,李白心中不忍,心想宫中寂寞,如果她能吟诗作赋,倒也可聊以自遣
李白:姑娘,李白身无所长,平生所学唯有做几首诗稍足**。我见姑娘刚才出口成诗,对诗歌一道颇有天赋,若不嫌弃,我便收你为徒,授你诗词歌赋如何?
黎欢性本聪慧,往日在家也颇读诗书,打下了一个好的底子,此时若能跟随着当时第一大家青莲居士学习诗词歌赋,这实是旷日难逢的良机。
黎欢当即盈盈拜倒:拜见师傅
女官以及其他宫人皆艳羡不已,齐声道贺。
自此,在李白的指点下,黎欢文采突飞猛进。劳作之余读书写诗,日子便也不那么难熬了。
一日,宫中女官们前来收取制好的棉衣,黎欢听得女官们窃窃私语,边疆又有战事
黎欢不由想起汪托,战事一起不知汪郎会怎样?汪郎虽武艺超群,但那突厥吐蕃恶如虎狼,不知汪郎是否能保全性命?不知汪郎尚在人间还是已经命陨沙场?
想到这里黎欢不禁心乱如麻,低头望向手中的棉衣
如果当年父母允了自己和汪托的亲事,自己应该是给汪郎缝制战袍,而今这亲手缝制的棉衣又会穿到谁的身上?
黎欢无可抒怀,拿起眉笔在布帛上赋诗一首以遣忧思。刚刚写完,女官们过来收取棉衣。黎欢大惊。
当时为防止宫廷机密外泄、传播是非,宫中规定,未经允许,宫女们不许私自走动,不许私自与外人交流,否则一律施以严刑。
唐朝永徽年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内廷太常侍宋四通,因同情宫女的遭遇,借出宫办事的机会,帮宫女带了一封家书,就这么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被发现后,宫女连同宋四通,居然一齐被唐高宗处死。
自己和李白学习诗书,不知受到多少人的嫉妒。
自己写诗如果被人发现,若是有人别有用心出去搬弄是非,那么不但自己、就连李白也许都会受到株连...
黎欢越想越是后怕,此时女官越走越近,黎欢无处可藏,随手将诗塞进手中快要制好的棉衣,然后快速缝好。
女官们过来收取黎欢手中的棉衣,并未发现异常,黎欢才渐渐放下心来。
又过得数日,青莲居士来到工坊,见黎欢文采大进,心中大喜,于是给宫中管事美言几句,从此黎欢离开了辛苦的缝制棉衣的杂役,改为在宫中伺候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