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二百四十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二百四十三章 (第2/3页)

,只是专注的听众人说。

    到最后等各人都看着他的时候,张佳木却是转过头来,向着施聚笑道:“伯爷,下官很想听听叶宗留的事,请伯爷说说,如何?”旧!

    提此这话,在场的人倒都是好奇,便是施聚也是老脸有光,这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事,如何怕人问?

    当下清清喉咙,满脸飞金的道:“叶宗留是庆元人,是个矿工头儿

    大明不象前宋,对采矿的事有专职官员。统筹安排,并且各方各面都很纯熟。比如矿工的安家,关饷使费,统一提调,都有专职官员负责,所以矿工待遇什么的并不低。足以安身立命。明朝因为挑动石人天下反的往事,所以对聚集人群别有戒备之心。大河出工都很小心,不敢怠慢。而矿工全部是身强力壮,而且秉性粗野的人为之,所以就更加心,开矿之事,慎之再慎,除了一些官矿之外,一般不准私人采矿。

    这就好比是治洪之道,用的不是泄洪的法子,而是一味防堵。世间事,越是防堵,则越容易出乱子,一出乱子,则越加防堵,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开矿一事,成为大明的死结,终明朝之世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

    比如铜钱一项,洪武年间最多一年铸过两亿钱,算是最多的一年。但仍然是远远不够,也就是前宋时一年出产的十分之一。

    到了仁宣年间,最多的年头也就几千万钱,少则一两千万。这么一点铜钱,因为赏赐外藩和民间使用的耗费。聚钱铸铜也是一项大的消耗,明朝的铜钱,开妆汇之的一千两百文兑两白银。后来就知道是浑话。完全”明饥八道,铜钱开采远远不足消耗,民间使用不足,再加上正统之后的各种乱政,现在这些年,铜钱根本不铸,也没有官员过问此事,民间到官方的兑换比已经是一两银子兑七耳文铜钱,而且这种兑换比很有更进一步的趋势。

    张佳木不知道,铜钱兑白银。最高比时曾经到四百文钱兑一两银。这样一弄,民间几乎无钱可用。只能采取实物交易,而且随着白银流入的增加。则银本位成为必然,到了大明中期之后,铸钱的银本不足。或是根本没有,银本位成为主流小到了清朝也没有改变,一直到废两改元为止。

    这是经济之道上的大学问。老实说,张佳木现在也不是特别的明白。毕竟他不是古代经济和历史学家,现在懂的这些,也是公余之闲,每天苦学的结果,他的志向不是一个普通的特务头子,所以对这些特别关切,而眼前的诸公,说起来是朝廷柱石,国朝倚重的有爵位的贵族人,但提起开矿一事,除了对矿工的警慢的防备之外,都认为开矿有弊而无利,这种论调。倒是和文官一模一样,几乎没有区别。

    对于施聚来说,只是着重他讨伐叶宗留的经过。叶宗留是闽淅交界的人,少习武艺,为人任侠,是个很仗义的汉子。因其如此,他能带领几百人一起到矿里去采矿,用以唯生,并且很发了一点小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