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科道互查(二) (第2/3页)
了。朕听大哥的举荐,起复杨一清做三边总督,干了一年多,倒是很不错。三边军储,马政,都搞的有声有色,北虏在三边那里也没闹出什么动静来。现在据说兵政钱粮,都弄的不错,王启年那帮人提议收复河套旧地,倒是个好事,大哥以为如何?”
“臣以为,此事需要慎重。如果臣所料不差,万岁若是准了此本,他们就要建议,以五营新军为主干赴边,收复疆土。归根到底,还是不希望这些人马,掌握在万岁手里。”
“大哥,说的好。虽然人不在朝堂,但是对他们的想法,猜的分毫不差,真乃朕之智囊。”嘉靖满意的称赞
“朕说这奏折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一点,那些人,果然跟大哥分析的一样,就是看新军不顺眼。先是瞒着朕,卡新军的钱粮供应,现在又借着收复疆土的旗号,要让新军去三边杀敌。套是要复的,新军,却不能动。朕的意思是,徐徐图之,先用几年时间积蓄钱粮,训练士卒。等到养成气力之后,再去收复河套也不晚。”
杨承祖对于新军的建设,还是按着军官团的构想,这五营新军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这一万五千战力,而在于其作为教导队,可以去训练其他部队。按照他与嘉靖的想法,这五营新军进京之后,接下来就是对三大营的改编,重新编练,一方面用新军镇场子,另一方面,把新军的骨干作为军官派到三大营里,按新军标准进行编练。
虽然三大营糜烂以久,不过几万战力还是凑的出来的,再以募勇选锋等方式,二十个营以上的新军不成什么问题。按照新军的模式训练,即便是战斗力无法达到新军标准,对皇帝个人的忠诚度也能提高到新军的层次。
这里面,自然要有和朝内勋贵的勾兑,京师勋贵经营多年,与三大营内的关系盘根错节,有他们协助,工作上就容易开展。以往文官在三大营或是军队里伸手的方法,就是控制部队的补给,通过拿捏部队的生命线,保证自己的力量能渗透到军队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