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二郎巡游清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武二郎巡游清河 (第2/3页)

平,却无人敢上前劝阻。武松厉声喝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欺凌老者!”

    那两个壮汉见是武都头,顿时吓得脸色煞白,松开了手。武松问明缘由,原来是这二人一贯横行霸道,今日又故意寻衅。他当即命亲兵将二人带回县衙,杖责二十,枷号示众三日。

    此事传开后,清河县的风气愈发清明,百姓对武松更是敬佩有加,常有人提着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送到县衙,却都被武松婉言谢绝了。

    他常对亲兵说:“我等食朝廷俸禄,当为百姓分忧,岂能收受民脂民膏?”

    许多百姓都说,自打武都头来到清河县,地痞流氓再也不敢当街调戏妇女,也不敢拿东西不给钱了。

    却说一日,武松在大街上行走,突然听到背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兄弟,知县大老爷推举你做了都头,你怎么不过来看看我?”

    武松回头一看,没有看到有人,但声音好熟悉,他心中纳闷,这声音分明是自家兄长武大郎的,可放眼望去,街上行人虽多,却不见兄长那矮矮胖胖的身影。

    他正四处张望时,那声音又在身边响起:“我在你身边,你往下面看,莫不是做了都头,就不认哥哥了?”

    武松连忙往下看,只见一个头戴旧毡帽、身穿粗布短褂的汉子正朝他咧嘴笑着,不是武大郎又是谁?原来武大郎身子太矮,武松眼睛平视,看不见武大。说话之人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亲哥哥武大。

    自从兄弟分别后,武大因遭遇饥荒,搬到了清河县租房居住。县里人见他身材矮小,为人软弱,模样不佳,便给他起了个外号“三寸钉古树皮”,意指他长相粗糙,头脸与四肢不成比例。

    又因武大性格朴实软弱,常遭人欺负。一个男人长得矮小、丑陋,又性格内向,可想他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武大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别的不会,只会做饼卖饼。

    因此他终日挑着担子出去卖炊饼,以此度日。可惜的是,生意渐渐冷清,收入也越来越少。时间一长,武大郎自己都觉得在清河县的日子越来越艰难。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武大郎已经够悲惨了,结果他的妻子还去世了。武大郎原本有个妻子,妻子去世后,留下一个大约十二岁的女儿,名叫迎儿,取的是“迎接”的“迎”字。

    武大郎带着迎儿,两人相依为命。不到半年的时间,武大郎手头更加拮据,连大房子也住不起,只好搬家。张大户家有个小偏房,房租便宜。在清河县武大郎在张大户家算是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张大户在清河县是有钱有势的人,家里有很多下人。这些下人见武大郎本分老实,也时常照顾他,但前提是买东西要便宜、要优惠。平时,武大郎见到这些人也是忙不迭地奉承。

    因此张大户家的下人们都喜欢武大郎,觉得他不仅会做人,做的饼也好吃,而且卖给他们还特别便宜。他们在张大户面前总是夸武大郎如何好,如何替家里干事。

    张大户一听,心想这武大郎既能替自家干活,又会做人,还这么懂事。于是,他对武大郎说:“你租我的房子,那小破屋的房租我就不要了。你在家里面多帮我干点其他的活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