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不可退之事(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章 不可退之事(二) (第2/3页)

不在说话。

    都开始思索起来有关这次镇岳关之战的事宜。

    没过一会儿,高泓安说了一件与这件事有关,可又无甚么关系的事,他说:“陛下。王阳肃前些日子托人,把自己的长子送到臣这里来。他求臣收他的儿子作为学生。”

    皇帝说道:“嗯。这也算是朕能给他的恩赐。”他还是照顾了高泓安的面子,他知道以王昀霁的性子是不可能求他的。多半是这么说的,高老头,我儿子就交给你了,你不同意,我就让人找陛下去。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你怎么也搞上这一套了。以前不是什么都敢说的吗?”皇帝有些无语。

    韩柏寂说:“此时有关国之大事。必须和陛下郑重的说明。是定野侯今日于朝堂上所言。臣虽然觉得定野侯之言过于粗俗,但他所说的大临之病确实存在。而且臣还认为大临之病不单单在于诸臣,那些武将勋贵也是如此他们居然能凑齐一支大军。这是大临所不应存在的。”

    “朕应该告诉你的。这事是朕所点头同意的。不然林若杰没有这么大的威名。至于你所说之事和沈均所说之事,以后再议。”

    三人在书房用了午膳后才结束今天的商议。

    没人知道他们具体商讨了什么,只知道户部尚书脸上的表情很丰富,既有喜悦,又有悲愤,还有一丝不舍。

    人们推测可能是陛下又和他商量了一些政策的实施。

    而且这些政策单个可能不费钱,但是很多放在一起就费钱了。

    当然他们没有想到韩尚书是因为挣了不少又花了不少而心疼。

    毕竟谁能想到除了税收之外又来了一比收入。他们不是很担心靖天司的存在,毕竟现在的靖天司对于监察官员这件事上还没有什么话柄。

    只要他们没有反叛,靖天司的人就不可能管到他们头上。这也是大临的规矩。

    沈均神色疲惫地躺在床上,没说一句话。

    陛下虽然没有反驳他,却也没同意他所说的话。他知道陛下知道这些事。

    可陛下年纪大了,对未知的探索不如他这样的年轻人。

    他不怪陛下,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心力去怪。

    镇岳关,雪停了。

    王昀霁走出屋门,来到城墙之上。看着远处雪色和绿洲中依旧青葱的松柏。

    感慨这里的风景依旧很迷人。

    只不过自己以后怕是见不到这样的风景了。

    昨夜本来充满迷惘的心逐渐生出一股遗憾苍凉之感。

    他不是多愁善感之人,但也不至于悍不畏死。

    不害怕死亡,是他身为大临军人的骄傲。

    可不想死,是他作为一位丈夫和一位父亲的责任。

    王昀霁走到依旧守在城头的杨参将身后,说道:“你先回去歇息一会儿。这里我守着。刚下完雪,他们不方便打过来的。我们也可以安稳一两天。”

    雪下的很大,能没人膝。

    在初冬有这样的大雪极为少见。

    若是在别处没有十余日是别想通行的,可这边风大两三日便差不多可以将雪吹去周遭的低洼处,镇岳城附近地势较高。

    用不了一两日大雪就将被吹散。

    到那时拓拔捷辙就会再来的。

    虽然还是一样的局面,但最起码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准备一下。

    长安城在那一夜的抓捕后又开始了风平浪静的日子。因为中秋节快到了。

    大临晟化五年八月十三日。拓拔捷辙亲率十万大军兵临镇岳城下。

    拓拔捷辙甚至连派人劝降的事都没做,他近些日子总感觉心慌,一定要趁早解决这件事。

    迟则生变。他在心里这样想着,随后他派遣前军开始攻城。他们没有带大型的攻城器械。

    而正门那里早已被王昀霁下令用水封住。

    拓拔捷辙并不担心王昀霁会在大雪时逃跑,出了镇岳城他们没有地方去的,这种大雪的威力足以摧毁王昀霁身旁那些贵族子弟的意志。

    他们会选择待在这里等待援军而不是选择先离开被威胁的这里。

    等在这里比选择后退更为安全。

    拓拔捷辙此次带领了近五万骑兵。

    所以他没考虑过王昀霁他们会在学消退一些时逃跑,那帮贵族子弟在没有马的时候跑不远的。

    拓拔捷辙没想明白像王昀霁这种人为什么会护送这帮废物前往西域。

    他王昀霁又不是那种还说话之人,拓拔捷辙百思不得其解。

    他看到周围的士兵把半张饼放进口袋,并且紧紧地扎上时。

    他想通了。可他没有做出反应,毕竟这也只是一个猜测而已。

    他已经老了,如果在关键时候出现了问题,他那群儿子会逼迫他退位的。

    所以他决定赌一把。他下令守在绿洲那群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拓拔捷辙想的很好,但他忘了自己留守在绿洲的大部分人就是他刚才所唾弃的贵族子弟。

    那群人除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