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章:创新破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0章:创新破局 (第3/3页)

    “旦角的第一步,不是用脚走,是用腰带动。”老沈头示范着,“气沉丹田,以腰为轴,移步时上身不动,只有下肢移动。看仔细了。”

    陈浩专注地模仿,但总是不得要领。不是上身晃动太大,就是步伐太重缺乏轻盈感。

    老沈头并不意外,而是耐心地一次次纠正:“不要急。旦角的步法需要常年练习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记住,柔不代表无力,雅不代表做作。”

    他拿来一碗水放在陈浩头上:“练习云步,水不洒出来才算入门。”

    陈浩顶着水碗,小心翼翼地移动,不一会儿就洒了半身水。老沈头并不责备,只是让他继续练习。

    日复一日,黎明前的秘密训练持续着。从步法到手势,从眼神到唱腔,老沈头将旦角艺术的精髓一点点传授给陈浩。陈浩才发现,这位以严厉著称的班主,在教学旦角戏时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极其耐心,注重细节,善于启发。

    “旦角的眼神最重要。”老沈头在某次课上强调,“眼为心之苗,一切情感先从眼中流出。看我的眼睛——”

    老沈头演示了各种眼神:喜眼、怒眼、怨眼、哀眼、羞眼。陈浩惊讶地发现,班主的眼睛仿佛会说话,每一个眼神都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老沈头说,“你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人物的眼神,记住并在私下模仿。”

    陈浩谨记教诲,开始留意身边每个人的眼睛:卖菜大娘精明的眼神,孩童天真的眼神,老者沧桑的眼神......他尝试在练习中复制这些眼神,赋予表演更多真实感。

    秘密训练进行了数月,陈浩的旦角技艺有了长足进步。但他谨记老沈头的嘱咐,从未在他人面前显露半分,平日训练更加刻苦,生怕被人看出端倪。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一天下午,戏班排练全本《白蛇传》,扮演小青的旦角突然病倒,一时找不到替补。戏班第二天就要演出,林师傅急得团团转。

    老沈头沉思片刻,突然说:“让陈浩试试。”

    所有人都愣住了。陈浩自己也目瞪口呆——他学的是生行,从未公开表演过旦角。

    林师傅皱眉道:“班主,这恐怕不妥。陈浩是生行学徒,且年纪尚小,如何能担此重任?”

    老沈头不容置疑:“我说他行他就行。陈浩,去换戏服。”

    陈浩忐忑不安地换上小青的戏服,戴上头饰。当他战战兢兢地走到台上时,众人皆是一怔——扮相竟意外地合适。

    音乐响起,陈浩深吸一口气,想起老沈头的教导,渐渐进入角色。起初有些紧张,但越演越放松,将数月来偷学和秘密训练的成果全部展现出来。

    一段唱罢,全场寂静。然后林师傅突然鼓掌:“好!太好了!眼神身段都有那个意思!”她转向老沈头,疑惑地问,“班主,您什么时候教他旦角戏的?”

    老沈头面不改色:“没教过。这孩子大概是偷学的。”他看向陈浩,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有点灵性。”

    那场演出,陈浩扮演的小青获得了意外成功。虽然仍有瑕疵,但那种自然流露的灵韵打动了许多观众。演出结束后,老沈头找到陈浩,只说了一句话:“偷师学艺终非正道,从明天起,你正式随林师傅学旦角。”

    陈浩欣喜若狂,正欲道谢,老沈头却严肃地补充:“但生行的训练不能落下。我要你成为生旦双绝,将来才能撑起这个戏班。”

    月光下,陈浩看着老沈头离去的背影,忽然明白班主的良苦用心。那些黎明前的秘密训练,不仅是传授技艺,更是一种考验和培养。老沈头早就看出他的潜质和兴趣,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导他走上更广阔的艺术道路。

    从此,陈浩开始了生旦双修的训练生涯。日间学生行,傍晚学旦角,比以往更加辛苦,但他甘之如饴。每当夜深人静,他仍会独自练习,不仅复习当日所学,更继续着他偷师学艺的习惯——观察、模仿、消化、创新。

    不同的是,现在他不再需要躲藏。有时老沈头甚至会突然出现,指点一二后又悄然离去。师徒二人形成了一种默契,在那皎洁月光下,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